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连续给药(每日)与间隔给药(每隔一日)两种用药方案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1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0例(47.6%),女性11例(52.4%),登记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并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1)连续阿司匹林组(每日):每天100 mg阿司匹林,连续用药30天;(2)间隔阿司匹林组(每隔一日):每天100mg阿司匹林用药14天,随后改为每隔一日100mg阿司匹林用药16天。分别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基线)和之后的第14天、第28天三个时间点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样本。基线时检测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HDL(High-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LDL(Low-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包括 PLT(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RBC(Red Blood Cell Count,红细胞计数)、WBC(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Hb(Hemoglobin,血红蛋白)、HCT(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MPV(Mean Platelet Volume,血小板平均体积)、PDW(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血小板分布宽度)和IPF(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未成熟血小板分数)]用于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特征;每个采样时间点的血样,通过TEG(Thromboela-stogram,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联合MPV、PDW和IPF,以评估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所有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的COX-1(Cyclooxygenase-1,环氧化酶-1)基因型相同(A-842G位点基因型均为AA,C50T位点基因型均为CC)。基线时,两组受试者在年龄、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PLT、RBC、WBC、Hb、HCT、MPV、PDW和IPF方面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与基线(连续阿司匹林组:2.18±1.74%;间隔阿司匹林组:11.40±7.48%)相比,在两组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天(连续阿司匹林组:92.99±9.33%,P<0.05;间隔阿司匹林组:83.70±12.31%,P<0.05)和第28天(连续阿司匹林组:82.59±19.97%,p<0.05;间隔阿司匹林组:81.61±15.79%,P<0.05)观察到 AA(Arachidonic Acid,花生四烯酸)途径的%IPA(the Percentage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两组之间的每个检测时间点,%IPA没有检测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PDW水平(连续阿司匹林组:基线13.23±1.78%、第 14 天 16.19±0.37%、第 28 天 16.21±0.34%;间隔阿司匹林组:基线 13.29±1.73%、第 14 天 16.20±0.14%、第 28 天 16.17±0.14%)也显示出与AA途径的%IPA相似的动态变化。此外,两组中三个检测时间点均未观察到血液凝固时间(κ)、MA(Maximum Thrombus,血栓最大幅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IPF、MPV和PDW的显著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比分析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阿司匹林连续和间隔给药方案对血小板的功能抑制作用,并证实阿司匹林间隔给药方案的抗血小板作用与连续阿司匹林给药方案一样有效。本研究结果可能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的阿司匹林使用策略。目的:研究 D-二聚体、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超敏 C 反应蛋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分型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确诊的25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按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类,同时收集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的D-二聚体,hs-CRP,PLT,PCT(Thrombocytocrit,血小板压积),MPV以及PDW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按TOAST分型分为五类:LAA(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81例,CE(Cardioembolism,心源性栓塞)型17例,SAO(Small-artery Occlusion,小动脉闭塞)型 103 例,SOE(Stroke of Other Etiology,其他原因)型4例及SUE(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不明原因)型54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D-二聚体,hs-CRP,PLT,MPV,PDW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6-5.554,P值均<0.05)。不同TOAST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四组的D-二聚体,hs-CRP,PDW水平、SAO型与CE型的PLT水平以及CE型的PCT,MPV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8-5.216,P值均<0.05)。不同TOAST亚型之间比较,CE型的D-二聚体,PLT,PCT与其余三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78-4.186,P值均<0.05);LAA型与SAO型的D-二聚体和 hs-CRP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6,P=0.022;|Z|=2.946,P=0.003)。结论:CE型D-二聚体,PLT,PCT水平与其他亚型比较存在显著差异,LAA型D-二聚体、hs-CRP水平与SAO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D-二聚体、PLT、PCT可用于临床上早期预测CE亚型,D-二聚体、hs-CRP可用于LAA与SAO亚型的早期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