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办好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2006年9月1日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要求各级政府明确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及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配置均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师法》的实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的不断推行,教师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区域内教师流动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教师流动更多出现一种无序、不合理的状态。师资配置失衡已经成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研究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本论文首先对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理论探析,揭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内容,并对评判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做了粗浅的概括和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内教师流动对该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作为个案,通过对该区教师的分布情况以及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前面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进一步说明该区由于大量教师的不合理流动而引发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根本改变和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学校制定的政策和管理不完善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和价值观的体现等。针对目前由于教师流动而引发出的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流动教师的角度出发,借助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了完善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加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学校对教师的“人本化”管理以及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等一些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