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镁碱化盐土的化学性质特征指标电导率和Mg2+/Ca2+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大小、活动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微生物碳、微生物熵、微生物氮以及微生物氮占全氮的百分比与电导率、Mg2+/Ca2+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它们随电导率的升高而指数下降,随Mg2+/Ca2+的升高而线性下降。微生物C/N和电导率、Mg2+/Ca2+之间都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呼吸值很低,且随电导率的升高而指数下降,随Mg2+/Ca2+的升高而线性下降。代谢熵和电导率之间为正相关二次函数关系,和Mg2+/Ca2+之间正相关线性关系。可矿化氮随电导率和Mg2+/Ca2+的升高而指数下降。精氨酸氨化率和FDA水解率随电导率的升高而指数下降,随Mg2+/Ca2+的升高而线性下降。脲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BAA-蛋白酶和casein-蛋白酶的活动性低,和电导率之间为负相关指数关系,和Mg2+/Ca2+之间为负相关线性关系。这些不同水解酶的活动性之间相互正相关,酶的活动性和度量微生物活动性的其它指标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微生物碳与土壤有机碳之间为正相关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成立。虽然如此,高盐渍度和镁碱度对微生物的危害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随着盐渍度和镁碱度的升高,微生物系数不断地下降。平均微生物熵远低于Anderson和Domsch(1989)以及Sparling(1992)等人提出的值。在盐渍度最高的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显著地偏低,使得最低微生物熵仅为0.53%。因为基础呼吸代表微生物碳的活性部分,所以我们的结果表明全部和活性微生物都受到盐渍化和镁碱化的不利影响。这表明CO2的产生量反映了干旱地区的镁碱化盐土对土壤微生物的胁迫作用。代谢熵和电导率、Mg2+/Ca2+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盐渍化和镁碱化对土壤微生物而言是一种胁迫环境。所以,随着盐渍度和镁碱度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小且其碳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低的微生物C/N比可能反映镁碱化盐土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占优势。土壤微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微生物所组成,而不同的微生物其微生物量的C/N是不同的。随着盐渍度和镁碱度的升高,FDA水解率明显降低,这可能归因于盐渍化和镁碱化胁迫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FDA的吸收降低。此外,盐渍化和镁碱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减少,与FDA水解活动有关的酶的合成也减少,这些都是导致FDA水解率降低的原因。精氨酸氨化率的变化模式与FDA水解率相似,进一步表明盐渍度和镁碱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盐渍度和镁碱度通过直接抑制微生物生长及其活动降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盐渍度和镁碱度升高引起微生物量的减少,由此导致可矿化氮呈现出指数下降。氮的矿化也和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有关,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化合物方面的能力不同。细菌的优势地位可能会造成盐渍土中复杂有机化合物分解的困难。微生物本身也是土壤易矿化有机氮的来源之一,低的可矿化氮可能和盐渍环境中微生物氮的量低有关。和其它土壤相比,镁碱化盐土水解酶的活动性很低。部分原因可能是盐渍度和镁碱度使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酶的数量减少,因为盐渍度和镁碱度使土壤微生物量减少且活动性降低。此外,高浓度的盐可降低酶蛋白的溶解性,盐也能破坏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而使酶蛋白变性,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酶的活动性所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电导率和镁碱度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是因酶而异的。镁碱化盐土水解酶的活动性相互间正相关,这表明虽然每一种酶都依赖于特定的酶作用物和参与特定的生化反映,但是,盐渍度和镁碱度对所有的酶都会产生抑制作用。酶的活动性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正相关,就如同微生物群落的活动性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正相关一样。一般地讲,上述微生物指标和电导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指数型,而和Mg2+/Ca2+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为线性;另外,微生物指标和电导率之间的负相关性系数比它们和Mg2+/Ca2+之间的负相关性系数要小。这说明可溶盐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性要比镁碱度大。随着电导率的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大小和活动性呈现出指数下降,这说明电导率的小幅度增加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总之,盐渍度和镁碱度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相对而言,盐渍度的负面影响比镁碱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