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高度的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不加以防范和警惕,将危害整个国家和社会。文章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弱化的原因,探索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有效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应该首先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是从前苏联的惨痛教训中得出的经验,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够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研究在新时代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现实境遇,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有其确立巩固、创新和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进行有效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冲击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冲击、当代社会转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激荡、网络化信息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挑战、党的理论准备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首先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强化阵地意识,坚守学术阵地、宣传思想阵地、网络阵地,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高点;再次,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最后,增强创新意识,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是一项极具艰巨性和挑战性的理论建设任务,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努力,而且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增强自身使命感,同时又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