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形态学及其它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探讨这些方法学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18例IgG型多发性骨髓瘤中17例骨髓片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胞形态异常;13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7.4g/L);10例肾功能有明显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2.8mmol/L;同时17例检出了M蛋白。结论:骨髓瘤细胞形态学结合其它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准确地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目的:1.建立一种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组学方法。2.比较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能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A组)18例、治疗后的血清(B组)7例,将同一组标本混合后,提取各组血清总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相同条件下对各组总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然后用Image Master5.0软件对各组的全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组VS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组),最后应用MALDI-TOF-MS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显著的蛋白点。结果:各组检测到的蛋白点数如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组957个,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组896个。以各组中2-DE效果好、点数多的一块胶作为参考胶,进行2组间的匹配分析,筛选出两组之间差异≥2倍且在≥50%的胶中均存在的蛋白点99个。挖取差异较大、蛋白斑点较浓、分离较清晰的65个蛋白点,应用质谱鉴定出Ig lambda C、Ig kappa chain AM37 precursor等17种蛋白质。结论:1.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结合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这种蛋白质组学技术可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的全蛋白质差异表达谱进行分析,并筛查出差异较大的蛋白点,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2.治疗前的多发性骨髓瘤血清与治疗后的血清表现出的蛋白表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推测多种差异蛋白能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