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2个角度对“V+给+NP”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历时方面,本文对“给”的语法化历程做出了一个全面的解析,从众多的历史文献中找出了带有“给”的句子,经过合并整理出了此结构具体类型并分析了“给”的发展脉络。由于“给”是一个变化特殊而且复杂的词,所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用法特点将其分成了“给1”到“给6”六个部分。同时单独拿出了“给”字结构类型和“V给”做了分析,给出“V给”的变化脉络,对后面的共时分析也做出了充足而详尽的铺垫。共时方面,本文应用了时下学术界流行和前沿的方法对“V+给+NP”的各个部分分别从语法、语义、结构角度做了详尽分析,最后对“V+给+NP”的整体的构式意义和它内部的继承关系进行了解析。首先,本文对“V+给+NP”中“给”的词性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析,认为应该针对搭配的动词不同把“给”的词性也分开论述,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本文认为“给”在此结构中可以分为轻动词和动词两种,这样可以做到全面细致地对此结构中的“给”做一定性。其次,本文对“V+给+NP”中的各个部分做了详尽的共时分析,从语法、语义、结构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本文又选取了大量的当代语料总结了“V+给+NP”的具体类型,而后,根据孟琮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和语义特征的理论分析了其中V和NP的语义类型。同时对特殊情况VP的隐现和NP的从缺及位移,做出了合理的语义解释。再次,基于时下学术前沿的构式理论,本文分析了“V+给+NP”的构式义,探讨了动词参与者角色与构式义相熔合的方式,并对“V+给+NP”的继承模式做了详细深入的剖析。然后针对“V+给+NP”的自身特点并结合了隐喻的理论,根据NP的具体抽象与否概括出了它的继承方式分为“隐喻+多重继承”和“多重继承”两类,这也是首次将构式语法理论和隐喻理论结合起来分析“V+给+NP”的论文。最后,本文对“V+给+NP”和其相关的构式意义进行了描绘,总结出它们的联接关系。希望可以做到竭尽作者本能对此结构做出全面、深刻的分析,也望学者和后来人对其完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