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也早已成为中国各大院校的必修课程。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以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众多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过度的关注了目的语文化,而作为交流的另一方的中国文化,基本上被忽视了。跨文化交际是平等的、双向的,本民族文化的缺失终将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对于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也极为不利。随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致使我们的学生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能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就这样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最早由从丛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中提出的。随后众多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是有不足之处。笔者发现前期的研究主要测试用英语翻译中国文化的词汇的能力,没有详细涉及到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掌握情况。而测试的文化内容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学等方面。同时,前期的研究对象多为英语专业大学生,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相对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占了更大的比例,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他们发挥着重大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的测试和问卷,旨在测试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经分析测试和问卷结果发现,现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都较薄弱。但相对而言,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强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但英语教学理念的偏误,大学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知识涉及不足和相应的文化评价系统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鉴于这些不足,笔者提出从宏观角度要更新教学理念,调整和编撰相应教材和参考书目,完善英语学习评价系统,从微观方面要注重词汇和课文学习及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改进现行英语教学,以适应个体,社会及国家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