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死亡意识的审美阐释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民族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日本社会文化发源于中华文明,但是经过对我国文化的不断取舍、吸收、改造而形成了今天极具日本特色的本土文化。这不能不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和探究的。人生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用语,更是论文所探讨的美学范畴下的日本死亡意识的偈语。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来说,人生之中都只有一次的相遇,而且一次的相见就成为永恒。将相遇定位为唯一,而全面否定了往后的相见,就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死亡感和浓厚的凄美感,更是彰显了日本民族意识层面的死亡感。因此日本民族的死亡意识是一种审美经验。论文通过三部分,来考察美学视野下的日本死亡意识。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日本死亡意识的文化基础,分别从国民性、原始信仰和制度方面进行阐发。《日本书纪》和《古事记》是记录日本神话的重要典籍,其中关于死亡意识的神话成为原始初民信仰的一部分,奠定了死亡意识的基调和底蕴,主要关涉了性爱、虚无、美、瞬间、净化、献祭等内容。日本古代极其重要的武士时代所形成的武士道从制度上确立了死亡意识在社会和思想中的地位,无畏、无常、死的觉悟、复仇、剖腹等都是死亡意识的集中表现。这些都潜移默化到日本民族的意识深处、心理隐处,成为现实社会道德、社会准则、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第二部分基于死亡意识含义,通过分析日本电影来体现死亡意识的美学表达:直观展现死亡、委婉死亡表达和色彩表现。直观展现死亡主要从暴力的表现力、台词和类型上,日本电影展现死亡的特有性或者强烈感。委婉表达则侧重死亡意象、结构、情节来曲折表现死亡或者反映在人物意识上的死亡感。日本人对于常见的颜色都赋予了死亡意识,在电影中更是极力表现。这些都渲染和烘托了电影淡淡的死亡氛围——唯美、伤感、失落,表达了人物以一种无常的死亡意识来看待人、事、物。  论文第三部分向日本古典美学延展,寻求“物哀”、“幽玄”和“寂”美学范畴的死亡意识美学实质,突出表现为:“物哀”的感伤,“幽玄”的虚幻,“寂”的孤绝。感伤、虚幻和孤绝是日本死亡意识的美学特质和底色。
其他文献
<正>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化学式为Na2O·mSiO2·nH20。工业硅酸钠国家标准为GB/T 4209—2008,有液体产品和固体产品,液体产品分为四种型号,见表1。主要的性能指标为: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利用超导储能(SMES)技术进行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在线监测和评估是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种新应用,SMES装置安装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文中首先推导了特征值对于负荷变化的灵敏度
今年11月8日,是杜心源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杜心源同志1907年11月8日诞生在山西五台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冬南下入川。杜心源同志在四川历任省委宣传部长、省委
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首批国家5A级景区的城市。2014年8月,张家界市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一区二沿三带四片多点”的森林网络空间格局,并大力实施城区绿
作为和共和国同龄成长起来的一代,北岛见证了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崇拜建立的历程,并目睹了文革带来的事实荒谬与颠倒。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地下文学蛰伏,北岛凭着民刊《今天》的创办
《新京报》2016-02-24不可否认,如今自媒体泛滥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反智主义盛行,从心灵鸡汤,到长六个翅膀的鸡,再到把郭英森捧成“郭老”等。自媒体何以成为反智主义的新阵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8年7月22日至25日,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起院)在山西省大同市组织召开了“2018年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北起院承担秘书处的四个
期刊
有一位去过德国的同胞撰文说,德国人太“死板”,特别是表现在行人过马路时,不管路口有无交警,有无机动车,绿灯不亮决不抬足。这位同胞就曾碰到过这种场景:一天下着大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