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污染治理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改良剂修复和生物修复受到特别的重视,而且改良剂修复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关于二者联合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还少见报道。应用从重金属污染区分离筛选本土微生物能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本试验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过稀释平板法,筛选出耐高浓度铅(Pb)、镉(Cd)和铬(Cr)的细菌和真菌,并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测定其对重金属的抗性和去除效果,并选定两个菌种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研究首先通过筛选、分离和驯化,从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批抗Cr、Cd和Pb的微生物32株。其中有两株真菌抗Pb、Cd效果显著,将Pb抗性最高一株真菌命名为F1,Cd抗性最高一株真菌命名为F2。F1能在Pb2+浓度为3500 mg/L的固体培养基和320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F2能在Cd2+浓度为1200 mg/L的固体培养基和4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菌株F1营养菌丝壁光滑,直径1.5μm-3.1μm,菌丝有隔和分枝,分生孢子呈椭圆形,(2.0-2.3)μm×(1.6-2.7)μm,通过IT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F1与GenBank中的棘孢木霉同源性最高达99%,可将F1初步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eedrma asperllum)。在电子显微镜下,F2菌丝有隔和分枝,营养菌丝壁粗糙,直径5.0 μm-5.5 μm,F2与GenBank中的灰色小克银汉霉的同源性最高达97%,可将F2初步鉴定为灰色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bertholletiae)。其次,对菌株F1和F2的生长条件和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F2最适的培养基为改良的液体培养基,种子液的培养时间分别为36 h和24 h,发酵液培养时间为108 h和132 h,pH为7和4;F1、F2不仅具有抗铅、镉的能力,而且还对重金属Cu有较强的抗性,最适耐受浓度分别为800 mg/L和4 mg/L,吸附pH为7和4,吸附时间为108 h和84 h,温度为30℃和35℃,菌种添加量均为6%(v/v),矿物质素的浓度均为0.05 g/L;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推断,F1、F2吸附的主要位点为羟基,酰胺基、C-N基和羰基,分析扫描电镜图片初步推断,F1吸附Pb2+时是基于其细胞表面的吸附沉淀作用,F2吸附Cd2+时的机理是基于其表面的生物吸附。最后,盆栽小白菜验证试验,采用欧盟推荐的BC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各形态镉、铅进行分级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菌剂是通过降低土壤中易溶态及氧化物结合态的镉和铅含量,增加硫化物及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镉和铅的含量,从而有效降低活性态重金属的含量和迁移性,达到显著降低小白菜中镉和铅的含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