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1949-1956)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123456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普及和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回顾这段历史进程,对之进行恰如其分地评价,并总结历史启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面临的复杂局势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艰巨任务都为加强理论教育和宣传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量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理论学习的需求等,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民日报》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核心,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日报》以社会发展史为重点开展了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刊载《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宣传,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重点进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日报》则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重点普及和宣传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同时,《人民日报》也开展了对思想文化领域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批判,以通过批判的形式肃清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建国初期的《人民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集中体现在:《人民日报》成为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掌握,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人民日报》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在宣传形式上仍沿用战争年代的单一模式,在学习苏联报刊工作经验中存在教条主义,在开展思想文化批判中存在片面性,等等。考察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历程和特点,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即:对马克思主义普及和宣传要坚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综上,本文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对建国初期《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历史进程与特点、作用与局限性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宣传媒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宣传当中得到历史启示,从而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3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举行了北人-TSK胶订联动线开机仪式。北人集团公司总经理陆长安、北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北人集团经营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培武、人民教育
目的:观察橡皮生肌膏治疗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前者用橡皮生肌膏外敷并局
<正>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杭黄高铁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预计明年建成通车。杭黄高铁长265 km的杭黄高铁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线贯通,预计明年3月前完成全线铺轨任务,有望在明年年
期刊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最近几年被提出来的一种乳腺癌亚型,专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
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国人在对进化的认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