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对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认知及理解,为造口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选取青岛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7例造口门诊复查的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S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造口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6.76±12.20)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欣赏生活(4.23±0.06)分,个人力量(3.31±0.26)分,人际关系(3.14±0.08)分,新可能性(2.74±0.27)分,精神改变(2.57±0.71)分。2.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术后时间、有无造口相关并发症、购买造口用品月费用、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程度分组的造口患者,其创伤后成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家庭内支持维度、朋友支持维度、其他支持维度呈正相关(r=0.550,r=0.505,r=0.301,r=0.252;P<0.01);与面对呈正相关(r=0.658,P<0.01),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r=-0.334,r=-0.223;P<0.01);与自我效能总分及造口照护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呈正相关(r=0.498,r=0.483,r=0.488;P<0.01)。4.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支持总分、自我效能总分、面对应对、回避应对是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分68.3%的变异量,由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可看出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面对应对(β=0.358,P<0.001)、文化(β=0.197,P<0.001)、社会支持(β=0.187,P<0.001)、性别(β=-0.165,P<0.001)、婚姻(β=0.137,P<0.001)、回避应对(β=-0.137,P<0.001)、自我效能(β=0.117,P<0.001)。结论造口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改变即创伤后成长。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影响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一般人口学因素,社会支持、自我效能、面对应对利于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回避应对不利于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应考虑不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创伤后成长的个体和社会因素,制定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