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主要累及膝关节等负重关节,引起患病部位的疼痛肿胀,逐渐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甚至致残,医疗支出巨大。由于OA早期没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传统依靠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来诊断OA的方法不能及时早期诊断,导致病情的延误,所以如何早期诊断OA仍是骨科领域疑难问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BM)在OA诊断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对BM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希望可以在影像学改变出现前早期诊断骨关节炎,并且预测组织结构破坏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疾病的进展,同时评估治疗的效果。已有的研究仍未完全肯定BM在O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而且大部分研究有其局限性:首先是采用影像学标准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定,然而影像学的改变并不能直观准确的反映软骨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另外这些研究中所检测的样本为患者的血液或尿液,这两种样本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全身性的代谢情况,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局部关节软骨的病变程度,这些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目的:探讨OA患者膝关节液中二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elopeptide of CⅡ,CTX-Ⅱ)与二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rocollagen Ⅱ C-propeptide,PⅡCP)的浓度以及二者之间的比值是否同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关联,并且对性别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2011年在我院行关节镜诊治或关节置换术,并且抽取关节液的患者47例共48膝,男25例(25膝),女22例(23膝),对纳入病例行关节镜手术或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时,取髌下外侧入路行膝关节腔穿刺抽取关节液原液0.5~5ml,将关节液于术后2小时内,以4500rpm,20分钟条件下离心,留取上清液分装于Eppendorf管中,快速冷冻,在-70℃深低温保存待测。根据膝关节镜检查或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时所见,采用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对髌骨面、股骨髌面、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和胫骨外侧髁共6个区域的关节软骨损伤情况进行评分。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最高评分将样本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5个组,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累计评分将样本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两组,按性别将样本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关节液CTX-Ⅱ(武汉中美科技,E90686Hu)与PIICP(武汉中美科技,E90964Hu)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关节液中CTX-II和PIICP浓度无论是作为单独指标还是二者之间的比值,在不同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间的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软骨损伤程度无相关性(P>0.05),但是关节液中CTX-II浓度和PIICP浓度具有正相关(P<0.05)。另外,关节液中CTX-II浓度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ICP浓度和CTX-II/PIICP值在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中,关节液中CTX-II和PIICP的浓度作为独立指标,在预测OA的发生和发展上尚未有明确的作用,将两者联合研究虽然没有获得统计学上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结合动态监测或许可以有新的发现,所以今后的研究应该联合多种BM,并且对其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