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Co,Ni)掺杂碳纳米线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质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开发能够高效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的能量储存和转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通过氧气的析出和还原过程,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清洁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手段。这两种氧催化反应是水分解、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兴能源器件的关键反应。然而,由于受到多电子/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导致OER和ORR的反应动力学迟缓,从而制约了能量转换效率。高效氧电催化剂尤其是稳定的双功能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开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多样、易功能化等特点,同时框架中金属源和碳源具有相互交织的多孔网状结构。以其为自牺牲模板,通过热解衍生的方法可获得多形貌的金属掺杂碳纳米结构,进而构建双功能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本课题以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为前体,通过控制性碳化衍生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具有一维纳米纤维和二维纳米片层结构的双金属掺杂碳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电子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此外,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样品的OER和ORR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CoNi-BDC二维纳米片的合成研究采用分层溶液扩散法,以过渡金属Co2+和Ni2+为金属配位离子,对苯二甲酸(BDC)为有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腈为有机溶剂,制备了二维层状CoNi-BDC金属有机框架前体,对其合成路线、反应机理、晶体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和表征。(2)CoNi-N-CNFs纳米纤维合成与电催化性能研究将CoNi-BDC金属有机框架前体与二氰二胺(DCD)、聚丙烯腈(PAN)进行混合静电纺丝处理,得到CoNi-BDC基纳米纤维(CoNi-N-NFs)。通过改变CoNi-BDC前驱体与PAN的比例得到不同Co/Ni含量的样品,将其在氩气环境中800℃高温热解两小时,得到CoNi纳米合金颗粒嵌入的氮掺杂碳纳米纤维(CoNi-N-CNFs)。对CoNi-N-CNFs纳米纤维进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催化性能表征。研究发现,合成的CoNi-N-CNFs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一维/二维(1-D/2-D)复合结构,并显示出优异的OER/ORR双功能催化性能。在1 M KOH电解液中,CoNi-N-CNFs-60可提供229 m V的OER低过电位(电流密度为10 m A cm-2)和高的ORR半波电位(0.823 V),以其为空气电极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纳米纤维电催化剂表现出的高性能得益于其均匀分散的双金属CoNi-N活性中心、分级多孔碳结构以及它们的协同效应。高导电一维碳载体和片状形态CoNi纳米合金的复合充分暴露了碳纤维表面的高活性位点,确保了有效的电荷转移和稳定性;掺氮碳纤维的分级多孔结构促进了离子的可渗透性以及氧的快速传输,加速了OER和ORR动力学。(3)磁性CoNi@C纳米片合成与电催化磁场增强效应研究以二氰二胺(DCD)为氮源,将金属有机框架前体(CoNi-BDC)高温碳化后获得CoNi@C纳米片。对CoNi@C进行元素组成、微观形貌、磁性能和电催化性能等表征。研究发现CoNi@C为二维薄层结构,CoNi纳米合金颗粒均匀嵌入在氮掺杂的碳薄层中;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超过50 emu/g)。实验发现,外加磁场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的析氧催化活性,在外加恒磁场(~360 m T)的作用下,催化剂的析氧反应过电位和Tafel斜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析表明,这种磁增强效应是由于过渡金属自旋极化和取向促进了电子转移和氧吸附。我们的研究表明了利用电磁感应提高磁性电催化剂的析氧活性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其他文献
由表面等离子体非辐射衰减形成的热电子凭借其可通过肖特基结收集而实现能量低于半导体禁带的光子探测能力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受限于较低的光子吸收率和热电子注入效率,目前的热电子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普遍非常低。因此,人们提出了许多诸如光栅、纳米天线等金属纳米结构来促进热电子的产生和提取。但是这些金属结构通常只支持窄带光电探测,难以在更长波长处保持理想的光电探测性能,且具有高度的偏振依赖性和角度依赖性。在此,本
学位
宇宙中存在一些极度明亮的星系(光度来源主要以H2O和OH超脉泽的辐射为主),因为其巨大的光度使得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这类星系,并且去研究其背后的机理。由于天体脉泽现象主要出现在星系的内部,它们的属性、它们的起源及其所揭示的物理环境依旧存在许多未知,然而OH超脉泽(OHM)星系巨大的物理尺寸,表明它们与银河系的OHM有着根本不同的起源,因此使用OHM作为探针,能够很好地量化超脉泽发射与宿主星系环境之间
学位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作为基体、碳纤维作为增强体的先进工程材料,因其比强度高、耐高温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然而,由于材料的高强度、高刚度以及各向异性,传统的刀具加工方式容易产生材料分层、纤维拔出、刀具磨损等缺陷。飞秒脉冲激光切割作为一种无接触的加工方式,具有峰值功率高、与材料相互作用时间短、热积累效应小等优点,非常适合用来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是,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热力
学位
微波光子学是一门微波技术与光子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微波光子学的重要分支,光生微波技术利用光学方法产生的微波信号,具有高频、不受电磁干扰和带宽大等优点。比较成熟的光生微波技术主要有电光调制法、外差法、光电振荡器、谐波滤波法和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动态特性等。这些方案各有优劣。其中,基于半导体激光器动态特性的光生微波技术因其所产生的微波信号具有高频、频率可调谐范围较大、可
学位
由于化石燃料需求的持续增加而导致的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危机。提高能源系统的转换与储存效率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全球危机的重大举措。太阳能作为自然界中贮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用之不竭、绿色清洁和对环境友好等特性,被认为是替代一次性化石燃料的最有前景的能源之一。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充放电速率快且循环稳定性优异的绿色储能设备,是构建绿色、高效以及低成本的能源储存系统
学位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日益增多。然而,由于不可再生和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使用往往受到限制。基于此,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化石燃料的能量转化效率,另一方面是发展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氢能为公认的清洁能源,但其存在储存难、安全性差等缺点。对小分子燃料例如甲醇、乙醇、尿素等的电氧化可以弥补氢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小分子燃料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燃料电池,研究合适的催化小分子氧化的
学位
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其中心区域会出现高温高密的极端条件,这会带来强子物质的相变,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目前,在高能核物理研究领域中,对于QGP形成及其演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为了研究这种夸克胶子物质,物理学家们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比如微扰QCD模型、色玻璃凝聚(CGC)模型等。在一定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这些模型都能够对实验数据给出
学位
随着二次离子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器件中的使用日益增加以及在其他新兴行业(如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出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更高安全性和更低生产成本的离子电池。在二次离子电池各组成部件中,正极材料对其能量密度和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阐明正极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电子结构和局域几何结构的变化对理解其反应机制(如电子转移过程、容量衰减和电压滞后等)、提高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和设计
学位
使用热电材料将废弃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可靠途径之一,高性能的热电材料需要具有“电子晶体,声子玻璃”的特性。通过引入散射源和降低维度等声子散射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热导率,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z T,这种方法是目前实现高效热电转换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声子散射机制基于声子的粒子性,一般只能抑制波长小于散射源尺寸的中高频声子的输运,低频声子由于具有较大的波长,声子散射机制通常难以对其发挥作
学位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目的:分别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及其外泌体(exosomes)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BMSCs,在显微镜下观察提取细胞的形态特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的表面标记。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从BMSCs培养基上清中提取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