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人久坐的生活,工作方式的增加,颈椎病是日益成为常见病,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患病率约为3.8%-17.6%。根据其因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受压的病理因素,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型(又称软组织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到60%-70%,椎动脉型发病率其占颈椎病发病率的10%-15%,仅此于神经根型。因颈椎体和周围软组织、肌肉等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引起血管痉挛,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而出现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发病率高,研究报道较多,治疗方法成熟,效果肯定,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虽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伏案的工作和坐位、低头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病情反复,治疗见效慢,易复发,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给不少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效地改善眩晕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甚至避免复发,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本文章的目的在于对针刺百会、颈夹脊穴配合颈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及减少复发作出一些努力。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穴配合颈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采用头晕残障评定量表(DHI)及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客观评价临床疗效,探讨针刺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穴配合颈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针刺配合颈部牵引组)、b组(针刺组)和c组(牵引组)。每组4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头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定,根据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并采用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三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在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上采用盲法评价。a组先采取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采用直立位牵引(牵引角度为0度)间歇颈椎牵引的方法,牵引重量为6-10kg,以病人颈部后侧有拉伸并且能耐受为宜。牵引时间为20分钟。后再取俯卧位,取穴:百会,双侧风池、颈夹脊穴。用30号1.5寸一次性不锈钢针针刺,以病人能耐受并能感受到针感为宜,每十分钟行针一次,加强针感。共针刺3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牵引和针刺治疗均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三天后再行第二个疗程,共二个疗程。b组仅采用针刺的方法,体位和取穴同a组,亦每过10分钟行针一次。30分钟后取针。c组仅给同a组同样方法的牵引治疗,b、c组治疗频次和疗程同a组。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要评价指标,头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为次要评价指标。治疗组,对照组均在两个疗程结束时进行数据采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前后观察指标采用t检验,评分资料、组间分析比较采用x2检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用f检验。研究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均取得了不同的疗效。治愈率:a组47.4%,b组32.5%,c组30%,有效率:a组97.5%,b组77.5%,c组70%。a组与b、c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比较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a组及针刺牵引联合治疗组效果较好,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与单纯的针刺和牵引组有明显的优势。而b组、c组虽然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治疗CSA方面,单纯针刺组要优于牵引组。在TCD的比较方面,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速度的改善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牵引治疗在改善脑血流方面不是很明显。而它的治疗效果可能只是在改善肌肉疼痛和小关节紊乱方面有效。而在DHI量表比较上,三组的分数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均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情感和身体功能。但是相比较,A组的分数下降的更为明显,症状改善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针刺结合颈椎牵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联合治疗方法。针刺能够有效的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牵引能够增加椎间隙,改善颈部钩椎关节紊乱,减轻对椎—基底动脉的压迫,改善脑部供血,与颈椎牵引结合起来起到双重改善颈部动脉供血的作用。明显改善眩晕为主的症候群,间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TCD的指标、头晕残障评定量表的评定,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判有了新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