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下的青岛民间美术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民间美术伴随着广大劳动者的生活、生产以及风俗习惯而产生、发展和传承,它的存在不仅仅美化了物品、美化了生活、美化了生活环境,它更像民歌一样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真情、对幸福的祈盼、对美好的追求,蕴含着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内涵,反映其质朴的审美观念。换句话说,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产生于特定的民间文化时空中,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生态情境下。   如果说,自然生态为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文化生态则是其传承和发展的温床。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民间美术受到了生产机械化、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冲击,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致使很多代表民族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的消亡、变异。21世纪把人类发展的步伐带到了现代化时代,在这个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碰撞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启动了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伟大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传统民间美术的历史性与传承性,地域性与差异性,以及其它诸多属性、形态、形式和代表人物等将会得到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和整理,更合理全面的抢救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美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弘扬和继承。   青岛一方面地处孔孟之乡,人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讲求仁义礼让,推崇友善忠孝,性格热情豪爽。另一方面,因地处沿海,五方杂处,较多地接触外来文化,人们思想较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市民文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和兼容性。众多“洋节”从无到有,到红火走俏,逐渐被市民尤其是被年轻人接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和外来的思想、观念渗透也早已其中,保护地方传统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生态已势在必行。   本论文就是在此社会境遇下,以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的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生态学、民俗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对青岛传统民间美术整体的生存背景和生长环境下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存在状况置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和生存环境中,包括对青岛传统民间美术的历史性与传承性,地域性与差异性,以及其它诸多属性、形态、形式、代表人物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与整理。并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层面、多视角、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力求做到全面而准确。目的与意义:   青岛地区民间美术作为青岛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对青岛民间美术的艺术性质、内涵、功能、艺术形态、创作观念等作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探讨,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也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做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探索。本课题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青岛传统民间美术和其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青岛民间美术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为实现青岛传统民间美术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传承,唤起人们保护民间美术文化生态的意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于2008年3月-2009年11月深入青岛市区及相关县市进行实地考察,直接访问当地民间美术传承人、专家、文化人、领导等,对青岛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生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认识,获取一手资料。   (2)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对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对青岛民间美术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内涵等资料的搜集。   (3)演绎法   从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的相关理论研究,推广到青岛民间美术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的研究成果体现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第二部分是以青岛地区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第三部分是文化生态下的青岛民间美术,包括:剪出来的“三里河”文化---------胶州剪纸、宗氏家族的手艺----------平度宗家庄年画、老房上的“吉祥”--------莱西砖雕、小结。第四部分为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民间美术的本身意义上的保护只是保护文化不至于灭亡的底线,因为只有存在,才有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可能,但是民间美术的生态研究,不仅仅是对民间美术本身意义上的保护,更是对民间文化火种得以光大所需要的其他因素的保护,因为这些因素(如民俗活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既是民间美术产生、存活的土壤,也是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对民间美术“活”态保护与传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如果用高挑秀气来形容女高音的声音,那么女中音一定是珠圆玉润的。如果用美妙来形容女高音的歌声,那么磁性二字最适合女中音不过。随着女中音歌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中音渐
胶州秧歌的角色安排、表演形式和内容展示了与移民相关的家族关系模式。从内容上来看,胶州秧歌的产生、舞蹈动作及其小戏的内容均反映了传统儒学的家族文化理念。祖孙三代间的
期刊
期刊
陶器是文化的载体,制陶工艺是文化的见证,研究制陶工艺的同时,就是在研究其文化。本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考古史料为依托,以宜都地区为轴心,一方面,介绍了宜都新石器时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怎么画”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当代,创作者—作品—欣赏者,三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及迅捷。作者在创作艺术品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到作品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