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薄膜及分子的光致各向异性与全息存储应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是一种集聚光电效应、光致变色特性、光致各向异性等重要光学性质于一体、可用于全息存储技术领域的生物材料之一,其本质是膜蛋白,是光信息处理、光学存储等应用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的样品为BR的一种基因改性变异体——BR-D96N聚合物薄膜,以该样品为实验材料,针对其光致各向异性和全息存储特性主要从事了两个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对材料的光致各向异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三种不同状态下BR的吸收截面,进而推导出光致二向色性系数和光致双折射性系数的表达式,以此为理论依据,用Matlab模拟相应程序:实验中研究了探测光强为I6328=0.10mW/cm2时材料的B-POA与B-M-POA,得出结论:当激发光强I650=3.00mW/cm2时,材料的B-POA有最大的稳定值,DCF∞=0.030565±0.002085和BRF∞=0.012604±0.000235;当激发光强I650=3.00mW/cm2、I1405=12.00mW/cm2时,材料的B-M-POA有最大的稳定值DCF∞=0.379659±0.016554、BRF∞=0.072035±0.000134;后者的二向色性是前者的13.04657倍、双折射性是前者的5.736671倍。理论模拟结果支持实验结论。样品材料的全息存储方面的研究——全息数据共线存储实验,理论模拟参考光的选择和实验结果作对比,选择了三个光圈、单倍强度的参考光,应用此参考光进行全息存储与再现实验,计算出BR-D96N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存储面密度为2.01×108 bits/cm2,与理论值2.4×108 bits/cm2相符合。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由单纯的“读”向“写”迈进,人们由被动地接收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转变。个人移动通信设备日益普及,分布式网络应用程序需求不断扩展,基于PC机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数字化、精确程度在很多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产品需要基于模数转换器(ADC)进行测量,将检测的模拟信号表示为数字信号,以便于更好地传
许多研究表明带有GC端粒的低聚核苷酸可以自重组形成G-DNA四链体。G-DNA四链体是DNA的一种二级结构,它存在于某些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中。G-四链体结构的形成能够维持基因组
基因表型相似性和基因功能的多个方面密切相关,例如基因表型相似性和蛋白质互作是相关联的。基因发生缺失或变异对其表型的影响亦是基因注释的一部分,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
随着IC行业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和工艺水平日益提高,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对集成电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威胁也随之增大。设计功能可靠的ESD保护器件成为了每个I
在遥感图像编码、远程医疗以及远程监控等应用中,观察者往往只关注图像或视频中的某些对象,对其他对象不感兴趣,这时候基于对象的编码方式应运而生。传统的基于对象的编码方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是一种新颖的信号描述与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方法,它具备明显的优势:以远低于香农-奈奎斯特的速率采样数据;可同时进行信号采样和数据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