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出基地。川东南探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中低缓构造带,包括涪陵、綦江、赤水等外围区块。该区古生界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表明该区具有很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可以作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战略接替区。川东南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缝洞是主要的油气储层空间和渗透通道,在储层预测时,利用单一的学科或单一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往往是很困难的。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空间非常复杂,缝洞的大小、形状、类型、充填物性质的变化很大,用单一的方法全面了解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利用多学科、多方法储层裂缝进行预测,以减少其多解性。本文首先在储层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讨论了地震方法对缝洞发育带的可识别性及识别原理,并对一些地震裂缝识别方法开发了计算程序。分别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P波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地震资料吸收系数处理技术对本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进行了试算,分析了多种方法在储层缝洞预测中的应用效果。并将预测结果与地质、钻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到达预测出储层有利区域的目的。通过这几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本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的研究方面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通过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模型正演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含缝洞储层段表现为振幅比围岩振幅低,而且不管是其含有流体还是含气体,振幅和频率的变化量都大于速度的变化量,且振幅比频率对裂缝更为敏感。因此,选择振幅属性来检测裂缝比用频率属性来检测裂缝好。2、由于本区采集的是二维地震数据,可将裂缝检测分为裂缝方位检测和裂缝密度检测。结合裂缝介质地震波场特征,提出通过二维地震分形技术求异来检测裂缝方位,从而达到检测裂缝密度的思想。3、在进行阳新统储层裂缝预测时,吸收系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反映岩性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利用吸收系数并配合速度、振幅和频率等其它地震或非地震信息,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具有其独特作用和效果。特别是在储层描述或流体预测时,吸收系数处理技术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储层横向预测解释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可以为利用地震数据检测和预测储层裂缝的分布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这些方法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储层裂缝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