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聚壳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CSn)由于其具有零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水溶性等优良性能,关于它的应用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微波辅助H2O2氧化降解法制备出几种聚合度不同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研究了聚合度分别为6、8、11的三种低聚壳聚糖引入二乙三胺五乙酸作配体的钆配合物的弛豫性能,探讨其作为潜在核磁共振造影剂的应用前景。同时利用聚合度为20的壳聚糖合成了马来酰化壳聚糖、羧甲基化壳聚糖和琥珀酰化壳聚糖这3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并初步研究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为以后的深层次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1: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修饰的Mn(Ⅱ)基配合物Mn-DTPA-CSn(n=6,8,11),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用反转恢复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弛豫效率r1,进行了体外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绝对稳定性。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结构稳定、水溶性良好,配合物的弛豫效率随着所修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增加而增加,且r1值均高于现有临床MRI造影剂Gd-DTPA(马根维显,MagnevistTM)。
2:利用降解后的壳聚糖CS20合成了三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马来酰化壳聚糖、琥珀酰化壳聚糖和羧甲基化壳聚糖,并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对三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与BSA作用的过程中均形成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壳聚糖衍生物-BSA复合物,且在低聚壳聚糖衍生物加入后,BSA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相互反应过程为放热熵焓共同驱动过程,推测反应的驱动力为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