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但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的破坏和潜在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危及到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根本上防止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寻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途径,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外研究者对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研究者主要注重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对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山东省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论、生态城市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山东省及各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论文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别对国内外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在说明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关系论、生态城市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辨析;第三部分,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包括按照一定原则分别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择确定权重和数据标准化方法,提出协调发展度模型以及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第四部分,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利用1996-2008年相关数据对山东省总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利用2008年山东各地市相关数据对各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第五部分,分别从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