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蜈蚣草对As污染土壤的实地修复效率以及探索其对As的富集机理是A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领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分布于我国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蜈蚣草种群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不同种群之间形态学与砷富集能力特征的差异,以及可能影响其富集能力产生差异的蒸腾能力、P吸收速度、根系As吸收动力学特征等生理学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种群蜈蚣草的生物量以及株高等外部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出地带性差异。整体上来说,生物量、株高、羽叶数等指标在来自西南部的种群中较高,在东南部中较低,而在靠近大陆中部的居中。 2.根据As富集能力的大小可将这些种群分为As富集能力高、中、低3组,其中,高富集能力组与中富集能力组的地上部富集量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处于低富集湖南石门种群(HN2),无论羽片砷浓度、转运系数以及地上部富集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种群。 3.不同种群的蒸腾能力不同。并且无论对砷的吸收,还是对砷向地上部转运过程,蒸腾均存在明显影响。蒸腾能力强的蜈蚣草,其As富集能力也强。而在所有种群中,磷的吸收与砷富集能力的相互影响不明显。 4.蜈蚣草根部对As的吸收特征在不同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Km、Cmin与As富集能力关系密切,As富集能力强的种群,其Imax较高,而Km、Cmin较低,而且差异显著。表明根部转运载体对As的亲和力大小显著影响了蜈蚣草对As的富集能力。 综上,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蜈蚣草的不同种群间存在As富集能力差异,筛选出了As富集能力较强的种群,同时还确定了蒸腾能力、根系对As的吸收能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