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二线及跨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一线、二线及跨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的疗效差异,旨在分析贝伐珠单抗的应用时机对患者疗效、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期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收治病例记录完整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9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20年11月30日,其中死亡患者73例,存活患者23例,总生存期(OS)失访患者3例,二线无进展生存期(PFS2)失访2例,其中1例为跨线组,1例为一线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纳入患者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性化疗方案,且至少在一种化疗方案中联合了贝伐珠单抗。将贝伐珠单抗与化疗的联合治疗做为观察组,将其与同期的单一化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组如下:将仅一线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仅定义为一线组。将仅二线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定义为二线组。同时设置跨线组,即在一、二线治疗中均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联合化疗。对三组疗效相对比。收集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和疾病控制率(DCR)和总生存期(OS)。以PFS1指从一线治疗开始到一线治疗进展或死亡的时间,PFS2指代二线治疗开始到二线治疗进展或者死亡时间。累计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一线无进展生存期(PFS1)+二线无进展生存期(PFS2)。同时将一线治疗开始至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设置为OS。利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比较组间生存率,组间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9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男性患者57例,占57.6%;ECOG评分≤1患者84例,占84.8%。一线治疗中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患者66例,其中二线治疗中也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23例;二线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患者56例,其中一线治疗也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23例。全组患者的累计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3.3(95%CI 11.69-14.91)个月和19.0(95%CI 15.77-22.23)个月。在一线治疗中,66例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33例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位PFS1分别为7.7(95%CI 6.41-8.99)个月和5.5(95%CI 3.91-7.01)个月(P=0.009);ORR1分别为69.7%和36.4%(P=0.002);DCR1分别为98.5%和87.9%(P=0.023)。在二线治疗中,56例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43例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位PFS2分别为6.4(95%CI 4.89-7.91)个月和4.6(95%CI 4.37-6.83)个月(P=0.001);ORR2分别为35.7%和14.0%(P=0.015);DCR2分别为91.9%和72.1%(P=0.013),在二线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患者中根据一线治疗时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亚组分析,两组中位PFS2分别为6.4(95%CI 2.76-10.04)个月和6.0(95%CI 4.29-7.7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717),一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患者中根据二线治疗中是否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亚组分析,两组的中位PFS2分别为6.4(95%CI 2.76-10.04)个月和4.6(95%CI 3.78-5.4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一线组(n=43)、二线组(n=33)和跨线组(n=23)的中位累计PFS分别为13.9(95%CI 11.94-15.86)个月、12.4(95%CI 8.87-15.93)个月和17.9(95%CI 10.67-25.1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297);中位OS分别为18.7(95%CI 15.89-21.51)个月、20.6(95%CI15.16-26.04)个月和20.2(95%CI 16.76-23.64)个月,仍无统计学差异(P=0.688)。结论: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相比可延长中位PFS,ORR和DCR;一线是否应用贝伐珠单抗对二线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生存情况无明显影响;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进展后,二线继续应用贝伐珠单抗仍可获得PFS2获益;贝伐珠单抗应用时机对累计PFS和OS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40%~70%仅限SLN肿瘤转移,建立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筛选出NSLN转移低危患者,使其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区域淋巴结放疗(regional nodal irrad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探索PD-L1表达作为预测晚期NSCLC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更好地指导NSCLC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全面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ASCO、ESMO和WCLC等国际会议的会议
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发病例数约为73.3万,年死亡例数约为61.0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约有85%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普查以及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其5年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非小细胞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ImageJ IHC profiler是否能够应用于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判读;以及以CD3、CD20、CD38、CD68为代表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研究方法:筛选2009-2014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1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骨盆骨髓ADC值及临床因素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患者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ression,BM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CCRT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最终纳入120例,根据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PBLS)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对骨肉瘤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等,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筛选出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骨肉瘤组)和7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前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PGR)是否与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的预后和化疗结果有关。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的调查了281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资料。首先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PGR的cut-off值,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GR与化疗疗效的关系。之后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曲线,并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识别可预测死亡率的因子。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B1-IIIC1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二者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测量DWI序列宫颈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进行ADCmean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绘制ADCmean预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ROC曲线。结果:DWI在术前对宫
目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主要影响年轻人的健康。不能切除或切除后复发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很差。本研究旨在寻找骨肉瘤的预后分子特征,并构建风险模型来预测预后。方法:从TARGET数据库中下载骨肉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筛选预后基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然后开发并验证了一个结合临床信息的诺莫图,以
目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一种被广泛描述的白血病发生机制,它也在其他血液疾病向白血病的转化中起到作用。本研究将利用TCGA数据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数据集筛选出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lncRNA并通过这些lncRNA建立预后模型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方法:1.利用在线数据库TCGA下载AML患者的临床特征、RNA-seq表达数据和基因突变信息数据集。2.基于基因突变假设设计计算框架,筛选出基因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