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是美国剧坛上一颗璀璨耀眼的巨星。他的一生至少写了70部剧作,先后4次获得纽约剧评奖,两次普利策奖以及其他各类戏剧奖。著名剧评家林德·瓦恩纳在《今日美国》评价称:“现代剧作家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威廉斯这样复杂而又生动地影响美国意识的剧作家了”。的确如此,威廉斯与那些擅长描绘普通人的悲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们(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不同,威廉斯把目光转向了那部分在现实中被抛弃的特殊群体——“边缘人”,把他们当作他戏剧里永恒的主角,默默地讲述着这些常被忽视群体的悲剧人生。选择“边缘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因有三,第一,“边缘人”是威廉斯本人的缩影。威廉斯坚守着的南方作家身份,加之他的同性恋身份,使他一生都孤僻地生活在当时社会的边缘,正是他自身边缘化的体验才使得他在他的戏剧中创造了非常多的边缘人,因此研究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人”必定会加深对田纳西·威廉斯本人的了解。第二,“边缘人”作为威廉斯戏剧中非常典型的人物,几乎出现在他的每一部戏剧中。这些“边缘人”在主流社会中处于被人们忽视的地位,但在威廉斯的戏剧中,他们却作为主角而存在,把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人”拿出来做一个整体的分析,这必然能丰富和加深对其戏剧的认识。第三,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人”正是如今现实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独孤地,脆弱地生活在社会阴暗的角落里,被我们遗忘甚至抛弃。威廉斯将他们写进戏剧让我们重新看到、感受到这群被忽视的“边缘人”。因此从威廉斯对“边缘人”展现出来的伦理关怀中,可以给予我们某种现实意义。本文将在文学伦理学理论的框架下,从田纳西·威廉斯的三部最具代表性的剧作——《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分析其中的“边缘人”,试图揭示“边缘人”悲剧人生的原因,以及威廉斯对其“边缘人”关注的目的,意在加深对威廉斯及其戏剧的认识。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回顾田纳西·威廉斯的生平与其三部代表作,国内外关于威廉斯及其戏剧的研究概况,再简要介绍文学伦理学理论,并指出在其框架下来分析人物的价值所在。第二章主要挖掘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存在的三类“边缘人”:南方淑女、同性恋者、残疾人。结合他们所处的伦理环境,探讨他们为何就成为了当时社会下的边缘人群。就南方淑女而言,她们是美国社会转型期的遗留物,父权制下遭受婚姻失败;就同性恋者而言,他们是恐同社会下的受害者,传统社会家庭结构下忍受家人的不接受;就残疾人而言,他们是金钱至上社会下的不适应者,“适者生存”观念盛行下缺失竞争力。第三章主要分析以上三类“边缘人”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危机。首先南方淑女经历着伦理身份的转变。由于社会的转型,她们从高贵的淑女转变为被人轻视的妓女,从男人的附属品转变为自力更生的女性;同性恋者经历着对伦理身份的困惑,由于社会对同性恋的憎恶和家人的不接受,他们时常对自己的社会性别与家庭角色(丈夫,儿子)感到困惑;残疾人经历着伦理身份的崩塌,由于无法适应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他们不得不放弃与社会和家庭的伦理关系。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崩塌,他们不再是一名社会人,与家庭的伦理关系崩塌,他们不再是家庭成员(女儿/儿子)。社会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伦理身份危机,是导致他们悲剧人生的部分原因。第四章主要探讨以上三类“边缘人”毁灭性的伦理选择。面对上诉困境与危机,选择积极面对,知难而进去解决危机,还是选择消极面对,知难而退去放任危机,会造成不一样的结局。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人”都选择了消极面对。南方淑女选择沉湎于过去;同性恋者选择逃避现实;残疾人选择躲避到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去。最后他们个人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才是他们最终悲剧人生的根本决定因素。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前四章的主要发现,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些边缘人,迷失于社会,迷失于自我,最终导致悲剧人生的产生。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边缘人”,正是如今现实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威廉斯对边缘人终其一生的关注体现了一名剧作家伟大的伦理关怀,通过诉说他们的悲剧人生,寄希望于人们可以宽容理解,善意对待同类,以理解和爱赋予这个荒谬世界和生活意义,使边缘个体/弱势群体得到彻底的拯救。同时,也告诫正在经历边缘化体验的人们不可放弃对自我的救赎——积极面对,重新拥抱这个世界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