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托多洛夫就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他的叙事句法被广为研究。叙事学的产生和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则更好地体现了受语言学影响的痕迹。但这种“句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语言学又对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理论能否适用于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本文就将从语言学和叙事学两个方面对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进行解读,并运用这一叙事理论分析《红楼梦》,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叙事句法,并深化对其的理解。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即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论述叙事学的相关研究方法,阐释这种关系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托多洛夫叙事句法理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托多洛夫叙事句法产生的理论背景。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语言论转向的角度以及文学研究视角转换的角度。西方哲学领域中那场语言论转向使得文学创作更加重视作品的形式,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这一语言论转向的方法论基础——无论是其理论内容,还是研究方式,都对托多洛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正是在类比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下提出叙事句法的;在语言论转向的影响下,文学研究的视角开始由文学的外部转向文学文本本身,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和结构主义思潮为代表,这种视角的转变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托多洛夫作为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叙事句法理论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文章接着论述了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理论。他认为,叙事作品由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即陈述和序列。而其中的人物行动则依靠连接与转化这两个原则发生变化,作品基本结构中的陈述则同语言学中陈述句的句法构成类似。本文在第二章的第一部分将重点阐述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理论。托多洛夫的这一叙事理论是在分析《十日谈》这部短篇小说集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该章第二部分也将借助《十日谈》来阐述他的这一理论。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论文第三章介绍了它在中国的运用,主要是借助《红楼梦》来阐释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并从叙事序列和叙事模式两个角度分析了《红楼梦》。本文最后提出了托多洛夫叙事句法理论的价值和不足之处。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作为一种分析叙事作品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理论,在能够有效地解读叙事作品的同时,依然有它的不足之处,论文主要从研究对象的局限性、该理论忽视了文学的审美属性、割裂了文学与外部环境的对话关系以及缺乏人文关怀精神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这些都使其忽视了文学的灵魂,离文学的本质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