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性攻击(Proactive aggression)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物质奖赏的获得或者拥有社会群体中的支配地位),经过深思熟虑和道德许可后由个体主动进行的攻击。主动性攻击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抢银行的行为等。这种攻击行为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危害,小到影响个体的安全健康和生活幸福感,大到影响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主动性攻击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主动性攻击的产生往往是由对回报的预期所驱动的,本质上是攻击性的或有预谋的,主要的认知机制是攻击结果预期(Aggression outcome expectancy),尤其是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Positive outcome expectancy for aggression),指的是预期攻击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比如奖赏预期(Reward anticipation)。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SIP)和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个体对结果的预期会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预期攻击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结果,就更加可能会做出主动性攻击行为。所以探讨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虽然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的实证研究很多,但是该领域内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相应脑关联的探讨还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两个并列的研究来初步探讨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关联及其与主动性攻击的关系。
在研究一中,202名大学生样本(126名女生,76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0.95岁,标准差为1.62岁,年龄范围为18-33岁)被要求完成《社会情绪信息加工问卷》和《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并进行核磁的扫描,通过对这些实验参与者的结构像数据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结构关联及其与主动性攻击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左侧楔前叶(Left precuneus)的灰质体积是显著正相关的(x=-18, y=-51, z=51, cluster size=270, t=4.60,p<0.05)。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在左侧楔前叶和主动性攻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在研究二中,包含研究二A和研究二B两个研究,借鉴金钱奖赏延迟任务(经典的奖赏预期任务)和奖赏-伤害任务,旨在通过实验来初步探讨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激活关联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研究二A是预实验(行为实验),招募了50名实验参与者,其中男生12人,女生38人,年龄范围为18岁至22岁(M=19.66, SD=1.08)。结果发现,通过改变攻击可以带来不同数额的金钱奖赏(低金额:0.5元-1.5元;高金额:10.5元-11.5元)和攻击可以带来金钱奖赏的概率(低概率:10%-30%;高概率:70%-90%)来操纵攻击奖赏效价预期(低,高)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低,高)是成功的,高攻击奖赏效价预期与低攻击奖赏效价预期的差异显著,t=108.51, p<0.001,高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与低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的差异显著,t=196.66, p<0.001。研究二B为正式实验(核磁任务态实验),招募37名有效实验参与者,其中男性17名,女性20名,年龄范围为18岁至23岁(M=20.8, SD=1.42)。结合FMRI技术,通过操纵攻击可以得到金钱的数额和攻击获得金钱的概率来探讨攻击奖赏效价预期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即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激活关联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以及不同攻击奖赏预期条件下的主动性攻击的脑激活机制。结果发现,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大脑激活区域主要涉及额中回,舌回,颞下回,楔前叶,尾状核,额下回,扣带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等脑区。与攻击奖赏预期相关的左侧脑岛,左侧额中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中回等脑激活关联和主动性攻击相关。攻击奖赏预期诱发下的主动性攻击行为的大脑激活区域主要涉及脑岛,额下回,颞下回,苍白球,尾状核等脑区。
综合上述两个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在成年早期,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实验室情境下,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也是紧密相关的。
(2)日常生活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左侧楔前叶是密切相关的。左侧楔前叶的灰质体积越大的个体其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而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的个体其主动性攻击水平越高。
(3)个体的攻击奖赏预期(攻击奖赏效价预期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越强,即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个体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攻击行为,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涉及到奖赏和社会认知相关脑区的激活,而这些脑激活关联和主动性攻击决策密切相关。
本研究探讨了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关联机制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补充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为主动性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主动性攻击的产生往往是由对回报的预期所驱动的,本质上是攻击性的或有预谋的,主要的认知机制是攻击结果预期(Aggression outcome expectancy),尤其是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Positive outcome expectancy for aggression),指的是预期攻击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比如奖赏预期(Reward anticipation)。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SIP)和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个体对结果的预期会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预期攻击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结果,就更加可能会做出主动性攻击行为。所以探讨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虽然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的实证研究很多,但是该领域内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相应脑关联的探讨还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两个并列的研究来初步探讨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关联及其与主动性攻击的关系。
在研究一中,202名大学生样本(126名女生,76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0.95岁,标准差为1.62岁,年龄范围为18-33岁)被要求完成《社会情绪信息加工问卷》和《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并进行核磁的扫描,通过对这些实验参与者的结构像数据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结构关联及其与主动性攻击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左侧楔前叶(Left precuneus)的灰质体积是显著正相关的(x=-18, y=-51, z=51, cluster size=270, t=4.60,p<0.05)。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在左侧楔前叶和主动性攻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在研究二中,包含研究二A和研究二B两个研究,借鉴金钱奖赏延迟任务(经典的奖赏预期任务)和奖赏-伤害任务,旨在通过实验来初步探讨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激活关联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研究二A是预实验(行为实验),招募了50名实验参与者,其中男生12人,女生38人,年龄范围为18岁至22岁(M=19.66, SD=1.08)。结果发现,通过改变攻击可以带来不同数额的金钱奖赏(低金额:0.5元-1.5元;高金额:10.5元-11.5元)和攻击可以带来金钱奖赏的概率(低概率:10%-30%;高概率:70%-90%)来操纵攻击奖赏效价预期(低,高)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低,高)是成功的,高攻击奖赏效价预期与低攻击奖赏效价预期的差异显著,t=108.51, p<0.001,高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与低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的差异显著,t=196.66, p<0.001。研究二B为正式实验(核磁任务态实验),招募37名有效实验参与者,其中男性17名,女性20名,年龄范围为18岁至23岁(M=20.8, SD=1.42)。结合FMRI技术,通过操纵攻击可以得到金钱的数额和攻击获得金钱的概率来探讨攻击奖赏效价预期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即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激活关联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以及不同攻击奖赏预期条件下的主动性攻击的脑激活机制。结果发现,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大脑激活区域主要涉及额中回,舌回,颞下回,楔前叶,尾状核,额下回,扣带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等脑区。与攻击奖赏预期相关的左侧脑岛,左侧额中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中回等脑激活关联和主动性攻击相关。攻击奖赏预期诱发下的主动性攻击行为的大脑激活区域主要涉及脑岛,额下回,颞下回,苍白球,尾状核等脑区。
综合上述两个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在成年早期,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实验室情境下,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和主动性攻击也是紧密相关的。
(2)日常生活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左侧楔前叶是密切相关的。左侧楔前叶的灰质体积越大的个体其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而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的个体其主动性攻击水平越高。
(3)个体的攻击奖赏预期(攻击奖赏效价预期和攻击奖赏获得可能性预期)越强,即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越强,个体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攻击行为,攻击奖赏预期(实验室中的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涉及到奖赏和社会认知相关脑区的激活,而这些脑激活关联和主动性攻击决策密切相关。
本研究探讨了攻击的积极结果预期的脑关联机制及其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补充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为主动性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