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通脉颗粒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血脉瘀阻证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不同时间段的影响,探讨解毒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应作用与机理。方法:入选病例选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及门诊符合ASO诊断标准的患者41例,给予解毒通脉颗粒12.4g每日二次口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6周SOD活性明显上升,P<0.01; 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1;MDA及MCP-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与疗前比较,机体内SOD活性增高,血清MDA、 Hs-CRP、MCP-1、MMP-9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差异极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丙二醛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均以治疗后6周至8周变化明显。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Hs-CRP以治疗后4周至6周下降明显,MCP-1在治疗6周出现明显下降,MMP-9在治疗8周时下降明显。结论:中药解毒通脉颗粒可提高机体内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进而保护机体免受过氧化损伤。解毒通脉颗粒可降低血浆中超敏CRP、MCP-1及MMP-9浓度,提示本方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斑块稳定性。根据各指标的动态分析,可以发现服用中药4周以后上述作用显示明显,提示中药治疗时间至少应不低于4周,最好持续治疗8周,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