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连通着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与以往相比相对较低的增速,银行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分析其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转型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特点和现状,接着采用非参数的效率测定方法从收入支出和盈利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接着从总资产分布的均衡程度、信贷资产占比以及贷款资产分布的离散程度、不同类型贷款资产所占的比重、银行的规模等角度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不同影响。对于从收入和支出角度衡量的效率而言,银行的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五大行也倾向于有更高的效率水平。贷款资产在保证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四种类型中的适当集中有助于提高收入和支出角度衡量的效率。对住房贷款占比在贷款利率基本市场化之前和之后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其对效率水平均是不显著的。对于从盈利角度衡量的效率而言,规模因素并不明显;贷款资产占比,对于盈利角度衡量的效率具有负面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以及根据监管要求贷款资产需要计提更高的拨备;银行总的资产配置在大类中分布的均衡与盈利角度衡量的效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银行在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平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提高盈利角度衡量的效率;贷款资产分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盈利角度衡量效率的提高。近年来,中小银行近年来投资类的资产比重在总资产占比快速提高,而大型银行传统的贷款资产占比较大。未来中小型银行需要注重利率变化引起的投资资产价格变动风险,大型银行需要注重贷款资产的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