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不同的时空场景、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视点变化通过一个个镜头有机地进行衔接,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而其中的一系列镜头元素的剪切和衔接的技巧就是蒙太奇手法。这样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古人的文学作品中也时常存在,不同的场景、跳跃的思想在头脑中形成一连串的蒙太奇思维,进而通过诗词来表达。这样的情况在美术中同样如此,不同时间、空间、人物的场景在一幅画面中出现,且每个场景间有一系列的衔接符号来区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说蒙太奇手法是二十世纪电影诞生后才有的产物,那么蒙太奇思维却古已有之,且在中西方的美术中一直存在,而这样的思维对于中西方美术发展,特别是画面场景的衔接及表现手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用整体观的蒙太奇思维来分析作品各场景中的衔接关系、叙事手法、衔接符号的运用,进而探究随着时间、空间、文化、绘画载体的不断发展,绘画场景在衔接手法、叙事性、表现性上如何传承以及每个时代下的差异化发展与创新,而探佚这些外在绘画场景衔接中不同是为了揭示出隐藏在画面风格、手法之下的中西方绘画观念、绘画理论、文化思想上的内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