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以最大化语言学习课堂效果为目的的研究,个体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术上的关注。现在,学习风格已经被认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个体变量之一。但是目前在中国,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和调查大部分是针对大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而针对艺术类高中学生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高中生在思维,心态,个性和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让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学习风格的重要性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理论,学习风格的定义以及学习风格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而后通过调查了解学习风格在艺术类高中学生中的分布,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方式。本次调查对象是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141名艺术类高中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调查来发现学习风格在这些学生中的分布;他们的艺术专业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是否对学习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学习风格差异。笔者所用的调查问卷综合了Reid和O’Brien的问卷内容,以便更好地体现艺术类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最终的调查数据分析采用了SPSS数据软件。数据分析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总体看,视觉学习和个体学习为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学习偏好,触觉学习风格次之,听觉学习和小组学习被认为是最不喜欢的学习风格。2.因为受到不同的专业学习特点和习惯的影响,来自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所偏好的学习风格也相应产生差异。3.优等生比差生来更偏向于听觉和视觉学习风格,而差生则更喜欢触觉学习风格。至于个体学习风格和小组学习风格,两种学生的选择几乎相同。最后,基于调查的结果,笔者讨论了一些学习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并对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