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试题命制过程中的设问策略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育部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同年9月上海、浙江两地率先高考改革,高考地理试题开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从“素养”视角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考试题命制开始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改革开始,试题命制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文章选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试题设问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选用“乡土建筑”与“产业发展”为“素养立意”导向,以“干栏式乡土建筑”与“厄瓜多尔婴儿蕉”为案例原创地理试题设问,例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试题设问的关系,在命制试题设问的过程中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确定文章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通过阐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易混词汇,确保论文概念明晰;归纳文章需要立足的基础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设问编制的关键。第三部分,现状调查。调查广西区内部分高中学生及一线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的认知所想,归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的意见思考。第四部分,理论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要立足主体性、创造性、逻辑性、启发性原则,在设问的“契合性、学科性、逻辑性”中指向地理核心素养,落实育人品质。第五部分,实证研究。选用“干栏式乡土建筑”和“厄瓜多尔婴儿蕉”为案例素材从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四个方面命制原创地理选择与综合试题,例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试题设问的关系,在设问的“契合性、学科性、逻辑性”中凸显核心素养。第六部分,结语展望。深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命制过程中的设问策略,对文章研究的不足加以说明,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在“服务教学”与“引导教学”上提出新的展望。基于研究,得出如下策略:策略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需立足“素养立意”,明确试题设问所要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及其水平层次;确保设问与情境的契合,基于情境提炼关键信息进行精准设问;保证设问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学情,确保设问的科学有效。策略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要体现“地理特性”,在基于综合性、区域性及人地关系三大属性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特性渗透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之中。综合性体现在要素综合、尺度综合与时空综合上;区域性体现在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上;人地关系体现在人对地、地对人及人地协调的统一上。策略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要体现“逻辑关联”,基于设问内容与设问形式构建逻辑链条。在设问内容上,可以在自然地理中落实综合思维、在区域地理中落实区域认知、在研学旅行中落实地理实践、在人文地理中落实人地协调。在设问形式上,可以在现象设问中凸显综合思维、在原因设问中凸显区域认知、在措施设问中凸显地理实践、在意义设问凸显人地协调。策略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问可促进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中关键能力包括“学科空间定位、区域要素识别、逻辑因果梳理、人地发展规划”;必备品格包括“情境判别视角、思维递进探讨、综合尺度意识、区域环境关怀”。策略五: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试题设问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地理学科的“全球、区域、人地”内涵可落实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试题设问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的“契合、学科、逻辑”三大设问特性可促使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达成。
其他文献
随着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加剧,青少年偏差行为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普罗大众的极大关注,也成为学界青少年研究的一个前沿,形成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司法等多学科介入研究的态势,综观现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者是从家庭、学校、青少年身心发展、法律等角度来探讨青少年偏差行为,更多是基于社会调查和司法实践的数据,分析青少年偏差行为原因和提出政策性或行动性建议,而对近十年来
学位
学位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用以传播与交流的意义符号,它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愿望和要求,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历史使命。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接受与认同关系到他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思想的认同。放眼当下,新媒体语境激发出全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话语传播形态与话语交际形态,并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原有的话语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竞争频繁激烈,各类社会思潮亦在我国公共话语
随着新时代人本观念的普及,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切身利益及个人尊严得到有效的加强,推动了救助管理工作开始逐渐从管理化迈向服务化发展。为更好提升救助管理业务水平与质量,D市政府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D市救助管理站内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为更好了解岗位社会工作者介入救助管理站的角色定位,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质量,进而开展此次研究。通过梳理了救助管理工
多杀菌素为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虫剂,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已在多个国家广泛使用。本研究首先对实验室保藏的多杀菌素生产菌株B进行自然分离纯化,得到遗传稳定的菌株B7,其多杀菌素产量为195.43μg/m L(40 m L/250 m L发酵瓶),选定该菌作为本研究诱变育种的原始出发菌株。本研究分别采用浅蓝菌素、丙酸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民休闲娱乐重要选择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吸引很多游客前往旅游消费。上世纪80年代起,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乡村旅游,并迅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后来居上,其在发展乡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且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至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马铃薯将被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进入餐桌,成为继水稻和小麦之外的又一主粮。但马铃薯生产中常常遭受许多病害的危害,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起,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增强,已经成为
钦州市位于广西沿海,北部湾北岸,南邻钦州湾,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随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设立,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钦州市将迎来经济上的腾飞。在基础建设、民生建设和产业的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多,使得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向城市生态系统转化,从而影响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因此,本文基于钦州市土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