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立人”思想历来被学界重视,而“兽性”问题与之联系紧密。鲁迅辩证地界定兽性,既批判贬义面的嗜血、“吃人”的兽性,也提倡张扬自然人的积极的“兽性”,本文从其崇尚“兽性”的一面进行系统研究,辐散开去,意图观照其在思想革命、社会革命上的“兽性”主张;考察其“兽性”思想的个人体现与内化,从兽性的独特角度去认识鲁迅独特的个性、精神气质及其创作的美学思想与风格;也从而窥见其启蒙、救亡思想的变革个性及哲学思想的特点。兽性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与人性对立的,是恶之代表,是伦理道德批判和禁锢的对象,而“兽性”崇尚之思想的出现则有其特殊历史语境。近现代启蒙知识分子在探索国家衰弱、国民性衰微之根源并寻求救亡图存出路的过程中,汲取西方人学思想后赋予了兽性新内涵,力反传统认知,将兽性作为人性中合理存在的另一维度,并提倡张扬“兽性”。鲁迅也反思人性和兽性,在批判“吃人”兽性之外,在西方人与动物两个参照系下,他提倡国人唤醒和发展兽性中的积极品性和精神力量。鲁迅“兽性”崇尚之思想的具体内涵为:提倡国人强化兽性中的原始生存本能、强大蛮野的生命力,谋生争存,爱己利己;主张革除国人的家畜性和诈伪无耻之坏根性,恢复兽性的野性活力,率真行诚,勇于进取和创造,张扬自然真个性,建立独立人格;强调和倡导兽性核心的顽狠“咬筋”所象征的强力、意志、“韧”的战斗和反抗精神;对兽性之战争,虽控诉其侵略反动的一面,但也肯定其正义的武力战斗的一面,主张武装革命斗争的“兽性”还击。此思想体现在鲁迅的个性及精神气质上,他保留并发展了兽性中的一些本能天性,如野性、反叛和追求自由的勇气、率性真诚、作战中避害以保存生命的爱己本能;作为启蒙战士,他具有“韧”的现实战斗精神,有着强硬、不依不饶的性格特质和强韧意志。他的文学创作体现出兽性的刚健强力、壮美粗犷的美学追求和风格特色,极富批判战斗力、生命野性美、暴力血性美以及情感的炽烈壮美。此思想的价值意义在于:从“兽性”思想先后重点服务于“立人”的思想革命和武力社会革命,可以窥见鲁迅思想轨迹中的重点转移和变化发展;其“兽性”崇尚思想既与同时代“兽性主义”在启蒙、救亡的价值意义上有着同一性,也具有自身的独异性;其“兽性”思想汲取了中西方思想文化资源,在继承、借鉴与取舍中,体现了鲁迅自我思想理论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