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同定术(Anterior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 ACCF)与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远期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两种不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相邻双节段CSM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2例。其中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组(A组)17例,男9例,女8例;经椎间隙减压组(B组)15例,男8例,女7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 AS)、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全颈椎生理曲度、颈椎融合节段曲度、植骨融合率及相邻节段退行性病变等方面,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远期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一周、术后三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AS发生率分别为35.3%(6/17)、20.0%(3/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两组间融合节段高度、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复查均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下位邻间隙骨赘增生程度、突出物压迫脊髓程度,上下位邻近节段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间隔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下邻近节段椎管矢状径明显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邻近节段退变严重导致脊髓压迫出现神经症状,经二次行责任椎间隙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ACCF与ACDF两种手术方法对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ACCF和ACDF两种手术方法在维持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曲度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融合节段增加高度ACCF组明显低于ACDF组;两种手术方法术后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可能是因为融合导致相邻节段应力及运动学改变的叠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