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险资举牌概念是2015年至2016年A股市场最热的题材,其中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最活跃的分别是“宝能系(前海人寿)”、“安邦系”、“恒大系”、“生命系”和“华夏系”五大寿险公司,截至2016年底,这五大寿险公司在二级市场举牌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举牌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万能险产品而获得的保费收入。由于万能险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具有结算利率高、保底收益、缴费灵活、保障灵活、运作透明、现金价值支取便捷和退保简便等优点,在2014年至2016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未万能险业务规模为3,916.75亿元,2015年规模达到7,646.5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幅度为95.23%,2016年1-11月,在多重严格监管的背景下,万能险保费收入已经达11,226.34亿元。在万能险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对于万能险的兴起和风险,已经有学者初步研究。刘昊(2009)的研究指出万能险主要以银行保险产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存在着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渠道费用高昂的缺点。叶颖刚和陈晓飞(2016)将险资举牌风险分为期限错配风险、利差损风险、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并针对风险管理提出建立压力测试机制、构建投资与成本合理匹配的模型以及注重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研究等建议。周妙燕和王紫薇(2016)认为我国万能险存在监管缺位的风险,应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和配套完善法律政策等建议。尽管已经有学者对万能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如何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解决寿险公司资产规模扩张和风险加大、巨额亏损之间的矛盾,监管机构如何预防万能险急剧扩张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都是比较有研究意义而尚未被提及的问题。2016年以来,中国保监会不断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颁布了四项针对万能险监管的法规,并对部分保险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行政处罚。目前规范万能险、抑制险资疯狂举牌已经成为保监会工作的重点,万能险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成为寿险公司的工作重心。本文将从万能险产品的结构出发,首先研究最受市场关注的、有“宝能系”粮仓之称的前海人寿公司万能险运营模式,进而分析寿险行业因万能险而产生的问题,并结合前海人寿和其他寿险公司的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目前行业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1)案例分析法,本文选取前海人寿为主要案例,通过分析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的特点、现状、规模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寿险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各寿险公司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建议。(2)文献研究法,本文的写作首先是阅读了大量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性的了解万能险产品、寿险行业的公共问题、监管机构的监管问题之后,根据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上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3)对比分析法,本文不仅仅局限于对前海人寿案例的分析,同时结合同行业其他寿险公司的公开数据,运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前海人寿万能险问题的特殊性和寿险行业万能险问题的普遍性。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万能险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万能险的产品定义、万能险账户的主要结构和万能险运营模式,通过分析万能险的结构特点,得出万能险具有的特殊优势,以及其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第三部分是前海人寿万能险案例介绍,主要介绍前海人寿的发展、运营模式、主要万能险产品和万能险监管的主要政策。第四部分是前海人寿风险分析,对风险的分析思路是由案例风险到行业整体风险,主要风险有商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偿付能力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等。第五部分是以第四部分的风险分析为基础,就如何构建寿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探讨,在总结前海人寿和其他寿险公司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为完善前海人寿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指导性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与建议,首先就全文分析做了简要的总结,进而为投保人、寿险公司、行业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分别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政策建议,这一部分的最后,是对研究的展望,就本文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的问题进行说明,再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监管机构对万能险业务持谨慎态度,不断规范其发展。目前全国万能险业务收入占保费总收入约30%,略低于美国,整体风险可控,但部分公司如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严重依赖万能险产品,规模过大,个体公司存在很大的风险。(2)万能险业务规模未来将会持续缩小,保监会限定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在总体限额中的占比2016年在90%以内,并逐年不断降低,2021年要降至30%。(3)前海人寿因万能险业务规模过大,存在商业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偿付能力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前海人寿运营主要依赖其高额的投资收益。其他万能险业务规模过大的寿险公司同样存在这些风险,且因投资收益不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国内48家寿险公司中有17家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负。(4)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降低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前海人寿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但仍需改善。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之前学者对寿险行业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仅仅是寿险行业风险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目前市场认为风险隐患最高的万能险出发,系统分析其对寿险行业风险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和全面性。(2)本文在前海人寿案例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美国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寿险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指导建议,实现了风险管理方法上的创新。(3)本文结合前海人寿案例,围绕寿险行业目前存在的公共问题,总结前海人寿的经验和教训,并同时借鉴同行业其他公司成功的处理方式,为行业的发展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实现了政策建议上的创新。本文研究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1)数据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各寿险公司披露信息、保监会监管信息以及Wind资讯,企业内部更细致的信息无法获得。(2)受限于笔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视野局限,对于学术研究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的研究深度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体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出口国)我国的制造商或供货商
针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如果两个研究对象同现的频率越高,则通常假设二者存在联系的可能性越大。从而促使共词分析、文献共引分析以及文献作者共著分析等共现分析方法的流行。然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