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宗商品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前端产品,其中诸多原材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但缺乏对大宗商品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定价权,这对稳定发展中的中国极其不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波动,给我国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企业经营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客观上亟需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数。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就是用大宗商品价格的平均值的变化来表征和测度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的综合动态演变。但时至今日,国内尚不存在一个权威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以供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决策者参考。因此,研究和编制科学且权威的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部门对经济景气的预测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有助于企业、投资者和学术界了解和把握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动态走势,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纵观国内外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成分商品的选取缺乏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覆盖面不足,难以全面反映目标市场总体价格变动情况,如ICP、ECPI、BCPI、CCPI、GSSCI等;二是对商品的价格波动的相关性考虑不足,使成分商品存在着重复性,如PCPI将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均纳入成分商品,CCPI将铁矿石和钢材均纳入成分商品,成分商品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第二,成分商品权重的确定与指数编制目标不相适应。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编制目标是成为表征中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整体价格波动情况的基准指数,权重内容的选择应服从于指数的这一编制目标,目前,中国已成为大宗商品原料的重要进口国,对某些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商品的产值已难以准确衡量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规模,故根据商品的产值确定成分商品权重编制的指数与当前中国的贸易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如MyBCIC、CCPI等。第三,缺乏对指数权重调整机制的设计。成分商品权重变动、新成分商品引入指数或成分商品退出指数都会引起指数的非商品价格因素变动,从而影响指数的平稳性和连续型。国内现有的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尚未对指数的权重调整机制进行设计。本文力图改进以上不足,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综合动态演变规律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在编制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前,本文对统计指数的理论做了仔细的梳理分析,为指数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连续型价格指数和双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及公理化检验研究后,发现两类指数存在密切的联系:常见的双边价格指数均是连续型价格指数在某种情形下的离散化近似,如拉斯贝尔(Laspeyres)价格指数、派许(Paasche)价格指数、费雪(Fisher)价格指数等;连续型价格指数和双边价格指数的公理化检验也存在共同之处,如二者都存在单调性检验、对价格或数量比例变化的不变性检验、同度量检验、时间互换检验、因子互换检验以及循环性检验等。本文研究发现实际中难以编制连续型价格指数,即需要对连续型价格指数进行离散化近似的原因:一方面,实际中用于编制连续型价格指数的统计资料的获取受限,实际中消费者只是在离散时点上购买商品,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只是在离散时点上销售商品,经济数据不是按照连续时间,而是按照离散时间收集的,如按天、周、月、季、年收集;另一方面,连续型价格指数的数值计算依赖于积分路径,而实际中积分路径是无法知晓的。 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发现现有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编制的不足,通过对统计指数基本理论的梳理分析,为本文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指数编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首先,明确所编制指数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其次,选取编制指数的成分商品,包括成分商品的选取范围、筛选标准、筛选过程以及筛选结果,对成分商品的价格进行了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确定了指数计算的基期及权重,并研究了指数计算流程及调整机制;然后,选取五种实际中常用的指数计算方法,编制了五种不同方法的双边价格指数,通过比较不同情景下成分商品权重资料变动程度对编制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影响,确定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Chinas Staple Commodity Price Index,简称为“CSCPI”)的最终编制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双边价格指数的公理检验;最后,采用最终确定的方法模拟运算了CSCPI及行业指数值,对CSCPI及行业指数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鉴于本文编制的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功能定位是成为一个能够正确反映中国经济扩张与收缩方向的领先指标,在经济发生扩张与收缩时率先做出反应,以发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预测预警作用,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一种可靠的量化参考工具。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领先作用如何,关乎指数编制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与多方面经济指标的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领先性,全面地把握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领先水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领先能力,可以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领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48个月、领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0.66个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CI)0.89个月。(2)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使用较低的指数编制成本获得了对中国宏观经济更高的预测预警能力,是一个可靠的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从指数编制的成分商品数量来看,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选用的成分商品数量比国内现有的同类指数MyBCIC和BPI减少了近1/3,指数编制成本较低,从指数的领先性来看,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要领先BPI1.54天、领先MyBCIC1天,具有更强的领先性,作为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指标具有更高的可信度。(3)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与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在领先性方面旗鼓相当。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滞后于南华商品期货综合指数(NFI)1.13天,但领先于中证商品指数(CFI)0.82天,总体来看,与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领先能力相当。(4)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明显滞后于国外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和现货价格指数,国外大宗商品市场在价格引导方面具有更强的影响力。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滞后CRB BLS13.94天、滞后RJ/CRB37.34天,滞后RICI31.41天。这与指数的功能定位有关,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中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大宗商品整体的价格动态演变规律,而国外大宗商品市场期货或现货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国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或现货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整体的价格动态演变规律。目前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话语权不足,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很容易受国外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反映在指数变动趋势上,就是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跟随国外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或现货价格指数的趋势变动,即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5)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的领先指标,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领先于上证综合指数13天,可以作为判断我国股票市场走势的一种补充工具。 最后,根据本文对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实证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建议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预警指标,以提高对我国经济景气的预判能力;(2)建议有关机构加快大宗商品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3)我国要抓紧建设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积极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向现货转型,构建我国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4)要时刻关注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基本因素,努力提高我国的大宗商品战略储备,适时买卖大宗商品平抑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防范国际大宗市场风险传递至我国大宗商品市场;(5)加强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参与者的教育培训,加快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进程。 回顾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实证研究过程,有以下创新之处: 第一,本文首次提出采用“三重筛选”标准选取成分商品,在提高成分商品代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指数编制的成本。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如何保证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成分商品的选择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有很大的难度。从国内外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来看,大都采用先分类再选取成分商品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兼顾到研究对象总体的各个部分又可以方便地编制分组指数。本文借鉴国内外选取指数成分商品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定了我国国民经济中八个主要行业,分别为钢铁、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金属、纺织、农副和建材行业,针对国内现有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存在成分商品选取缺乏代表性的问题,首次提出采用成分商品的“三重筛选”标准选取了编制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成分商品,使成分商品的选取更具代表性。从编制指数的成分商品数量来看,CSCPI的指数编制成本要比国内同类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低。如上海钢联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MyBCIC)的成分商品数量为102种,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的成分商品数量为100种,相比而言,CSCPI的成分商品数量为72种,较MyBCIC和BPI减少了近1/3,CSCPI的指数编制成本最低。 第二,本文采用成分商品的表观消费量作为权重,更能客观准确地衡量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商品规模,权重资料的选取充分遵从了指数的编制目标。针对国内现有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存在成分商品权重的确定与指数编制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在确定成分商品权重时,充分遵从“权重内容的选择要服从于指数编制目的”的原则,结合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具体情况,选取成分商品的表观消费量作为权重。 第三,本文权重资料根据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的调整,使商品的权重充分符合当前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现状。采用过于陈旧的权重资料会对指数编制产生不利影响,权重资料应该及时更新以保证指数的编制效果,本文以客观占有的权重资料为依据,采取变动权重资料,即权重资料每年定期调整一次,编制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较好地克服了权重资料过于陈旧的弊端,在现有的权重资料占有情况下,达到了与Fisher理想指数最为接近的效果。 第四,本文研究了成分商品权重变动、新成分商品引入指数或成分商品退出指数计算三种情形下的指数调整机制,对指数因三种情形引起的非大宗商品价格因素变动进行调整,以确保指数的平稳性和连续性。每年年末由于成分商品权重值的变化,会造成指数的计算过程中权重前后不一致,从而导致指数值出现大幅度的跳跃;当一种新的大宗商品上市交易,并纳入指数的成分商品,参与指数的计算时,会对指数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冲击;当一种指数成分商品由于某种原因要退出样本篮子,退出指数的计算时,也会对指数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本文研究了三种情形下的调整机制,以维护指数数值的平稳性和连续性。 第五,首次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检验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领先性,检验表明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良好的预测预警能力,是一个可靠的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指标。针对国内外现有文献常用的测算指标间领先滞后关系的方法不够精确的情况,考虑到交叉谱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判定两个指标序列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且可以精确地确定两个指标序列之间具体的领先滞后期数,该方法是一种客观、精确的研究指标之间领先滞后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首次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数、国内外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以及国内外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四个方面的经济指标的领先滞后关系,并对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与上述四方面经济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进行了分析,还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方法对交叉谱分析测度的精确期数进行交叉验证,从多个角度综合检验了本文所编制的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领先性。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良好的预测预警能力,是一个可靠的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