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CO中毒大鼠血浆TXB和6-k-PGF动态研究及脑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观察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从血管机制的角度探索CO中毒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在动物实验的水平上对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动态观察CO大鼠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变化,为临床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的针对性治疗,并推测CO中毒大鼠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变化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同时对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更直观的了解CO中毒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究其对脑血液循环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1.比较EGFR19-Del、21-L858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2.比较EGFR19-Del、21-L858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差异;  3.探讨分子靶向治疗不同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细胞学确诊为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其基因检测报告
【目的】  1.了解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BRCA1/2基因突变的特点,加深对此类型乳腺癌的认知。  2.探索BRCA1/2基因突变的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了解BRCA1/2基因检测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诊疗中的意义。  【方法】  以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诊疗并进行过BRCA1/2基因检测的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
学位
期刊
期刊
报纸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