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失业人口规模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失业率的上升则极有可能加剧城市贫困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带来人道主义的灾难。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就业问题极为关注的态度和治理失业问题的必要性。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陕西省,社会逐渐开放,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劳动力参与率保持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速度加快,市场化就业与劳动力素质低相矛盾的状况下,陕西省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本文正是基于就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通过“一五”至“十五”这五十多年的陕西省就业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从促进就业的方面来推动陕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就业与失业概念的界定、西方失业理论的发展及各国促进就业的方式进行相关阐述,给予全文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从陕西省的就业现状入手,首先通过对这50多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分析,发现两者不和谐的相关关系。其次对失业人员的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预测“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力供需量。本文综合“一五”至“十五”期间的陕西省历年GDP和从业人数,发现两者存在着密切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模型,预测出期间的劳动需求量。劳动力供给预测则是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准,通过中国人口预测软件预测出劳动年龄人口,并结合估算的劳动参与率而获得,从而得出这五年的可能失业率。第四部分是以前面两个部分为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从不同方面显示出陕西省就业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则是透过以上的问题,结合陕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寻找出促进陕西省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