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信源编解码技术是一种新的信源压缩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Slepian-Wolf和Wyner-Ziv理论。虽然Slepian-Wolf和Wyner-Ziv理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提出。利用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特征,研究人员对分布式视频编解码进行研究,并且设计了一系列实际的分布式视频编解码器。分布式视频编解码代表了和传统视频编解码截然相反的思路。传统的视频编解码由一个高复杂度的编码器和一个低复杂度的解码器构成。而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把计算复杂度从编码端移到了解码端,从理论上限而言这种转换不是以牺牲压缩性能为代价,同时还拥有了从本质上抗传输错误的能力。但是就实际系统而言,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的率失真性能虽然比传统的帧内编码优越,和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编码有较大性能差距。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非常适合于移动多媒体应用(例如802.11,移动电话或者视频传感器网络)。在这些场合的应用存在着如下的要求:(1)由于电池供电能力的限制,需要较低的计算复杂度;(2)由于无线带宽的限制,需要较高压缩效率的编码策略;(3)由无线接入决定了需要对信道传输错误的鲁棒性。本文介绍了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同时介绍和研究了分布式信源编解码技术的实现与信道编码的密切关系。笔者归纳了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基本思路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前人从信息论的角度对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和传统的预测编码技术的比较。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笔者设计了一套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系统,并对其中每个模块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表现做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