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评价及建设路径研究 ——以“桑吉”轮事故为例

来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外贸海上运输占九成,海上通道成经济发展重要命脉。在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两个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强化海上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在近海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在远海水域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综合应用文献研究法、综合评价法、结构化访谈法等,将抗逆力理论研究延伸到远海事故应急响应领域。抗逆力由免疫力和恢复力共同组成,本文重点研究“外在系统的恢复力”,即应急响应能力。通过构建远海事故系统抗逆力分析框架,对“桑吉”轮事故的应急响应实践进行全过程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评价体系,对“桑吉”轮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开展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和结构化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的具体建设路径。研究发现,“桑吉”轮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结果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研究认为,我国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主要存在协同机制不畅、响应速度慢、处置能力不足、后勤保障弱等四方面问题;原因在于法制建设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完备、装备建设不满足现代化救助需求等。本文认为提升远海事故应急响应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系统抗逆能力,应从衡量外在系统恢复力的三个特性着手,即健壮性、快速性和冗余性,具体措施为建立远海事故协同高效应急响应新格局,升级深远海一体化装备,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一体化应急处置基地,科学布置应急处置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建设海上事故“一网统管”信息平台以及构建远海事故应急响应命运共同体。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及上海2035总规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目标,当前上海已进入由大拆大建转向存量更新并举的新时期。据2019年底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建筑垃圾主要依靠直接堆放填埋,利用率仅40%,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已进入常态化、规范化的生活垃圾治理相比,体量更大、存量更多、治理难度更高的建筑垃圾,如何及时有效加强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落实居家养老、服务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居民受身体条件、疾病等限制,无法正常上下楼活动。同时因经济状况,无法重新购置低楼层或高层带电梯商品房。因此,对于这些“悬空”的老人们来说,电梯成为他们目前日常出行的刚需。本文在协同治理的经典模型SFIC模型的启发下构建协同治理模型。通过新治理模型对一个加装电梯协同治
书名:计算机网络安全作者:李剑杨军ISBN:9787111649892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4月定价:55.00元目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已经实现与传统产业的充分融合。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技术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且促进了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大数据,这将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
期刊
学位
作为近代以来新崛起的通商口岸城市,鸦片战争以后的上海不仅以其巨大的魅力而吸纳了来自中国各地的劳动力、资金、人才,而且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商人、知识分子、淘金者以及避难者,因此,发展成为“远东的巴黎”。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又使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上海对外来人口的吸纳不仅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博大胸襟与开放精神,而且也使这里成为工业化时代中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工作、学习和获取新闻资讯等,因此,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屡屡发生,给部分网络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工作中形成的压力会影响着职场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样,对于机关公务员来说,种种工作压力也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精神面貌。公务员身份特殊,处在政策执行以及公共服务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压力状况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压力问题可以说是关乎政府职能以及公众满意度评价的重要问题。新常态下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公众的期许,政府组织的要求以及公务员自身的认知,使得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以及思考行为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