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手机审美纳入到文艺美学研究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建构起除工具性之外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理论框架,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具有消费属性和娱乐属性的物体是没有审美属性的。显然这种观点轻视了新的媒介对文学艺术的渗透力、建构力。研究手机的审美维度,主要是因为手机媒介通过改变文学艺术的外在表现方式、承载形式和人机关系、情感体验方式而极大影响和重构了今天的文学艺术。强调文学艺术和审美实践,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它们与日常生活(特别是日常情感生活)的关联。当手机已经成为今天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重构了日常生活时,手机和文艺、审美的关系就变得空前密切。本论文从审美分析视角切入手机研究,意在拓展手机媒介研究和移动网络研究的新视野,论文对作为使用工具的手机、作为美学对象的手机、手机的媒介新特性与审美的多维呈现、手机与美学新范式的孕育依次作了论述。论文第一、二章对作为使用工具的手机、作为美学对象的手机进行了审视和论析。重点分析了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作为工具使用时所具备和形成的美学气质。手机屏幕上的数字化文字符号,为人们的感知搭建起新平台并形成了丰富的意指系统,音频类、影像类、文字类的感知模块营造着虚拟却生动无比的审美情境,多种增值服务的使用和多种媒介资源的融合使手机可以整合科学与人文的多种维度,手机上的文艺、审美风景使人们可以在移动中全天候实时动态交互地进行文艺接受、审美感知。手机使网络传播迈进了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了新气象、新特点,这表现在:新的信息承载界面、新的信息传递形式、新的交际对话模式、新的消费行为方式。论文第三、四章在与传统的电话、电脑等媒介的对比中揭橥了手机媒介的特质,对手机媒介的特殊审美属性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手机审美的多种维度。手机媒介作为新型传播媒介兼具以往各式媒介的功用性。手机,无论是线条、大小、装饰、颜色,还是所承载信息的空间形式或时间形式本来就可以构成审美对象。手机使信息材料在数字化形式中空前融合,使移动性与交互性有机结合,使人机关系空前密切,使新的审美体验得以生成。审美效应是在关系中形成的,本无生命的手机在使用者运用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对话、人人互动交流,在对话、分享、互动、共鸣中不断生成审美信息,达成审美关系。论文还力图将手机审美放置于更大的文化场域中进行分析,审视手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展望手机所孕育的审美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