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际支持通常包含两代人之间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是家庭内部支持的重要手段。对于代际交换的动机,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领域,目前通常以利他主义和代际交换作为动机的划分依据,但在社会学领域,关于代际支持动机的研究还未有相对一致的结论,还需要建立更具社会学特征的分析框架。从现实层面考虑,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市场实践,也需要对当前的养老政策、基础设施配套、家庭内部支持情况等重新审视。综上,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确定有关代际支持动机的理论框架;其次是利用实证数据,验证框架的解释力。根据“子女向父母提供的非经济支持分别受子女和父母收入的影响”,以及“父母向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受子女收入和父母收入的影响”,这四组关系构成利他主义、代际交换和家庭伦理的代际支持分析框架:利他主义动机。子女收入水平提高对非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存在两种。首先收入水平提高,会促使子女更少地提供照料;另一种可能是,尽管子女的收入水平提高是因为其单位时间所付出的劳动价值更大,但他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与原来相同,甚至更多的报酬,可以用于照料父母的时间也更多。综合考虑这两种情况,这二者的关系显著,但变动方向无法明确;再看父母收入和子女照料的关系。当父母更加富有,他们用于购买正式照料(日常照料、医疗服务和日用产品等)的资源也随之增加,这时父母对于子女们提供的代际支持的需求便减弱了,供给也自然减少。在子女收入和父母经济支持的关系上,子女收入越高,他们需要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也就越少,也由此父母实际提供的越少。这是当子女完全利他的时候,唯一会出现的情况;最后是父母收入和经济支持的情况,当父母收入增多,他们转移给子女的收入也会增多。代际交换动机。在子女向父母提供非经济支持与父母收入水平的关系上,当父母更富有的时候,他就可以从子女处“购买”到更多的照料,二者成正比。但同时,父母也可以购买到更多的正式照料,正式照料的增加就会弱化老人对非正式照料的需求,因此这二者的关系是不能确定的。但在代际交换模式的语境下,父母收入与照料时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商品买卖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父母收入和他们提供给子女的经济支持与上述变动方向是一样的;在子女收入和非经济支持上,当前者升高时,意味着他们向父母提供照料的机会成本也提高,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子女提供给父母的照料会相应地减少;最后是子女收入水平和父母经济支持。一方面,如果父母想要获得来自于子女更多的照料,他们就需要花费更多,另一方面,他们可以转向价格更低的正式照料,这样看来子女收入和父母经济支持的关系是无法明确的。家庭伦理动机。因为子女受到传统伦理中“养儿防老”观念的约束,子女都将提供照料,而父母一方,则出于维系家庭团结的伦理考量,当子女收入水平较低时,会提供照料,这与父母自身的收入无关。本文以中国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为实证材料,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步骤上,选取子女向父母提供的非经济支持以及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作为因变量,选择子女与父母收入作为核心自变量,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研究当前中国家庭代际支持动机的情况,并对城乡以及子女性别分样本回归。最终,我们发现当前的中国家庭代际支持动机具有区分性,总体上受代际交换动机的影响,同时兼容了利他主义和家庭伦理的动机。从代际上看,子女更多地出于交换主义动机,而父母则更多地受到利他主义的影响。同时,父母主动向子女提供照料,在传统赡养观点看来,破坏了代际之间支持的平衡,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但在当前社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父母向子女的持续付出实际成为了家庭应对社会变化的策略,在看似失衡的关系中保持了家庭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