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聚表剂溶液的粘度及浓度检测方法,考察其乳化性能,通过室内岩心驱油实验评价聚表剂驱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与生产现场应用相结合,解决了聚表剂注入体系粘度难于检测、浓度无法测定、油井采出液中油水乳化严重等一系列生产难题,加深了对聚表剂驱油机理的认识。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杏五中聚表剂试验区采用四注九采五点法面积井网布井,于2004年4月20日开始注水,水驱阶段累计注入孔隙体积0.357PV;2005年10月19日注入聚表剂,截止到2009底,试验区4口注入井累计聚表剂溶液26.12×104m3,占地下孔隙体积0.911PV,聚表剂用量987.7mg/L·PV。该实验区聚表剂注入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驱油效果,聚表剂注入前后对比,含水率从93%下降到70%。由于聚表剂具有接枝共聚结构,使其表现出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特性,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不同于普通聚丙烯酰胺。开展了聚表剂室内评价研究工作,首次将RVDV-Ⅱ型布氏粘度计和计算机链接起来,利用粘度软件自动实时记录和处理检测过程中聚表剂溶液的粘度数值,并分析聚表剂溶液的粘度变化。该方法准确、定量,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化验员凭经验估测溶液粘度的问题。探索和建立了评价聚表剂乳化能力新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步骤。方法改进后聚表剂乳化效果明显提高。利用聚表剂具有的特征官能团的光谱性质,拟合出聚表剂浓度与其吸光值关系的标准曲线。该方法适于检测介于40-800mg/L之间的聚表剂浓度,减小了测试误差。与常规使用的“淀粉碘化镉法”联合使用,可有效检测混合溶液中普通聚合物与聚表剂的含量。在油田现场开发应用研究中,进一步考察调驱型和驱洗型聚表剂注入顺序,对提高杏五中试验区原油采收率及保证现场实验获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情况显示油层动用程度显著提高,中心井出现乳化状况,采收率提高了19%,含水下降7%,注入压力上升2.3Mpa,取得良好的应用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