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青年、中年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策略、血管病变情况、并发症、院内结局上的不同,探讨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为今后老年AMI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潜在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因AMI就诊于我院患者共计776例病例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青年组(<45岁)100例,中年组(45~64岁)399例,老年组(≥65岁)277例。通过老年组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策略、血管病变情况、并发症、院内结局上与青年组、中年组进行比较,分析老年组临床特征,同时对老年组院内死亡这一结局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老年组女性的比例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老年组的高血压比例高于中年组(P<0.001)。老年组吸烟、血脂异常比例低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01)。老年组肺淤血(KillipⅡ-Ⅳ级)程度较中年组重(P=0.007)。(2)老年组在心电图窦性节律比例上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P<0.001)。在房室传导阻滞上,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4),而在房颤、室颤/室速上,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3)老年组TG、TC、LDL-C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的血清水平(P<0.05),而在APOA1和APOB水平上,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在血清HDL-C水平上,只有老年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3)。(4)老年组行急诊PCI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8),而在入院治疗家属拒绝手术比例上,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21)。老年组在单支病变比例上明显少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P=0.003),而在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上,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在支架直径上,老年组患者支架直径明显小于青年组患者(P<0.001),老年组在血栓发生、临时起搏器植入比例上明显低于青年组(P=0.003;P<0.001),而在术中发生低血压比例高于青年组(P<0.001)。老年组在呋塞米和螺内酯的使用上明显高于青年组(P=0.008;P=0.011)。(5)老年组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室颤/室速、保守治疗为老年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组AMI患者男性、吸烟、血脂异常比例低于中年组及青年组,高血压、房颤、室颤比例高于青年组,肺淤血、房室传导阻滞比例高于中年组。(2)老年组AMI患者在拒绝再灌注治疗比例上高于中年组;年龄因素可能不会影响PCI手术成功率。(3)老年组AMI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阻断原因可能多为动脉粥样硬化逐步病变所致,这可能与老年组高血压比例高有关。青年组AMI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阻断原因可能多为冠脉血栓所致,这可能与青年组吸烟、血脂异常有关。(4)老年组AMI患者其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老年组AMI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颤/室速、保守治疗为老年组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