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扬诗歌中的父亲形象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立扬(Li-Young Lee,1957—)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诗人。李立扬显赫的家世、曲折的流亡经历以及他所受的中西方文化教育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巨大的张力。父亲对李立扬施加了深重的影响,因而成为一个核心的形象在李立扬诗歌中反复出现。在诗人的写作中,父亲不仅是真实意义上的父亲,更是文化上的父亲和典范、秩序的象征。分析李立扬塑造的父亲形象并理解父亲形象对李立扬具有何种意义,是进入其诗歌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的中心便是父亲形象在李的诗歌中如何呈现,这一形象如何作用于李的诗歌写作以及李立扬书写父亲形象的目的。  本文运用细读的方法,从具体的诗篇入手详细分析李立扬诗歌中的父亲形象。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简单介绍李立扬生平和作品概况,并分别梳理国内外李立扬诗歌研究的现状。  第一章着重分析李立扬诗中丰富、立体、复杂的父亲形象,发掘诗人与父亲微妙而矛盾的关系,并考察这种关系的父权制文化渊源。同时,指出描写父亲形象既是处理现实的经验,也是一种建构行为,因此对父亲的表现和对父子关系的探讨就是深入理解自我的尝试。  第二章详述李立扬与基督徒父亲在信仰上的分歧。李立扬批评父亲的虔诚和狂热,舍弃了一种无视个人价值的宗教宏大叙事,选择尊重个体存在经验的诗歌。但是父亲的信仰仍然在文学层面对李立扬的写作发生影响,表现在他对超越性的渴求和对基督教元素的创造性运用上。  第三章则从自我和身份认同的角度看待李立扬对父亲形象的书写。李立扬作为少数族裔身处移民大国陷入认同的困境,有关父亲的书写折射出他面对此问题的态度。一方面李立扬塑造强大有力的父亲形象以对抗种族偏见和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确认与父亲的联系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在将父亲所代表的血缘、记忆、文化作为基点之后,李立扬穿过了所有这些,试图在更广阔的世界确立崭新的自我。  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从三个方面仔细考察了李立扬诗歌中的父亲形象及其意义,对解读李立扬诗歌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视角是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解开小说之谜的钥匙。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事视角越来越成为小说创新的首选和不断尝试的热点。本
聂华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华文文学的杰出代表,也许是她出色而成功 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渐渐熟悉了这位海外华文作家,但我们对具有作家身 份的聂华苓及其文学作品似
孩子得了湿疹,家长千万不能心急乱投医。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三岁男童洗完“田婆婆”药浴后,患上“脓包型银屑病”,导致全身溃烂,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给家长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那么,小儿湿疹到底该怎么治呢?    病因复杂,有一定遗传因素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易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好发于2-3个月婴儿的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可累及全身。2-4岁也是湿疹开始发作的高
期刊
性别影响写作,鲁迅也不例外,鲁迅式的男性焦虑在1920年代前后中国启蒙男性群体中有很强的典型性,也有其独特性。作为新旧文化更迭时期的“反抗者”,中年男性的“无所有”使鲁迅的
本文对晚明布衣文人程嘉燧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程嘉燧出生于嘉靖末年嘉定县的一个小商贾家庭。社会环境、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经历都对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思想产生了直接或间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