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形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难题、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价持续上涨,城市住房矛盾日益凸显:一是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与不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二是高昂的房价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限的住房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与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障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居住权,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社会各界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展开了探讨和创新。2006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展开住房保障“共有产权”的试点,其中淮安市于2007年展开了“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这一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取得良好地效果并形成广为流传的“淮安模式”。随后“共有产权”模式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展,并被引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领域。住房保障“共有产权”模式的特色和优势正逐渐显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赞誉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住房保障“共有产权”进行探讨和研究。  首先,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国内外相关住房保障理论及住房保障“共有产权”理论的研究现状,归纳关于住房保障“共有产权”支持和质疑的观点;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住房保障“共有产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述工作为下文深入探讨住房保障“共有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形成了初步的概念。  其次,详细归纳了我国各地“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的产生、内容和特点。分析了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实行“共有产权”制度的政策效果,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实行“共有产权”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在发展中不尽完善之处。  再次,探讨了英美两国共有产权房的政策和建设经验,同时探讨了对我国“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发展的有益借鉴。  最后,在上述分析与研究之上提出以下完善我国“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共有产权”参与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专业化住房保障管理体系;多样化我国住房保障“共有产权”的形式;切实规范共有产权住房保障的实施环节。  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过程与问题的全面分析,为推进“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议,为完善政策和机制做参考,从而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力工作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成熟,而成熟的电力企业是一个国家电力工业的中心部分,是高标准、高要求、高素质的企业集合。在各个部门、各个层面中,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产生出工作集合和相关信息。各个企业例如电力局通过应用工作流管理,将企业内部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各部门、环节的协同配合,同时也使得工作流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下去。本文就基于工作流的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作重点分析。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2011年度各省林业宣传工作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对量化排名前10名的省区市林业部门通报表扬。排名中,云南省林业厅位居第一,这是该厅继2
在我国的公务员队伍中,基层公务员是主要的构成群体。基层公务员承担着将国家有关政策具体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的任务。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最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既是政策的具体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趋势,我国公共部门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着行政体制的适应性改革。在影响公共组织运行绩效的众多因素中,组织内信任因其突出的作
随着1999年来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机制的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转轨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成为关乎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