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路。经验证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败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农业并且使之与推进产业化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的平台是市场经济制度。本文以重庆市农业结构调整为对象,研究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发展特色农业与推进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以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首先,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经营互动关系,提出以市场机制引导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合理性假说,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①农业结构主要包括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和技术结构等,生产结构是农业结构中的核心,组织结构是农业结构中的灵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以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组织结构调整为保障,以技术结构调整为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难以顺利实现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其中的关键是把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促进手段。 ②特色农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产品与其他经营者生产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别且难以被替代,因而在完全竞争(或类似完全竞争)市场上能形成垄断性竞争优势,为经营者带来一定的超额利润。发展特色农业是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目标。 ③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也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产业化经营是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环节经营主体的重组,其实质是对农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④市场经济制度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制度。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制度存在的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并非是人属性的全部,但任何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进行必要的制度和行为选择,而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决定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农业制度的创新,就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农业制度,对原有低效高耗的、过时的制度进行替代。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协调各个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协调它们在经营过程中的行为来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经营整体效益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或推进制度创新。因此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即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创新出新的规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经营主体联结起来,整合农业经营组织,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重庆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农民生活总体上越过温饱并开始向小康迈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农业区域特色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框架初步建立,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颖而出,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开始涌现,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农技协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重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和规划下取得的成绩。但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优质农产品生产量小,比重低,品质不高;农产品的加工严重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市场化整体程度不高,有特色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农业中以区域优势为基础的主导 重庆申发辰村色在业与推吐产业化经合州。结合的讨友创街研究产业没有建立起来;龙头企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原因,从理论上讲,其根本原因在于重庆市农村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经济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具体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是各类经济主体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对市场需求趋势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主体产权不清晰,责权利不完全统一;市场体系市场法规不健全;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方式单一,适应性差等。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因此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善政府调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者自主权,坚持因地制宜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原则,正确认识区域比较优势,找准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就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来讲:都市发达经济圈内,农村经济有一定比重的地区,可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的要求,重点发展都市型农业和非农产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