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探区中新生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历来受到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盆地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但是仅停留在单一盆地或是静态的描述之上,关于盆地的动力学研究则很少;同时由于该区的地质演化过程非常复杂,研究的侧重点和所用资料不同,因此得到的观点和认识也是众说不一。
以大庆探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动力学研究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的完成是在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及收集、整理、归纳前人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盆地动力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从基本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实际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入手,充分运用地质学新理论、新方法,对大庆探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深部地质背景、盆地构造特征、形成机制、热体制、动力学环境、火山岩构造环境等进行了研究。依据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环境,将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三个主要成盆时期,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盆地;并对每个时期的典型盆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沉积充填及层序特征、构造样式及演化模式等。根据勘探的实际需要,对外围盆地进行了排队优选,优选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通过三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成果。
(1)大庆探区是由多块体拼合的特殊地质构造区,而且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演化。不同演化阶段盆地的动力学环境及形成机制是不一致的。
(2)基本理顺了大庆探区中新生代的成盆期和动力学过程。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受两种构造体系域共同作用,为挤压动力学环境,形成了前陆盆地;本区进入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演化时期是在晚侏罗世;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板块俯冲的拉张环境,动力学机制为“下纯上简”的联合拉伸模式,形成了裂陷盆地;新生代为板内裂谷环境,受走滑—拉伸动力学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拉伸—走滑盆地。
(3)深部地幔的特征是新生代走滑—拉伸盆地的盆缘走滑断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走滑断层发育在靠近幔隆的一侧,且倾向与地幔梯度带的倾向一致。
(4)由于该区外围盆地间的差别较大,制约今后对有利评价结果实施勘探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综合评价时,考虑了其中的主要因素,对常规的地质风险法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优选出12个盆地作为今后的勘探目标。
论文的完成得益于近几十年来地质与油气地质理论、技术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学科的有机结合,以及大庆探区丰富的勘探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和方法为作者系统研究大庆探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动力学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