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典籍《劝善经》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文《劝善经》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彝文刻本之一,在彝文文献版本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民族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现已有7个彝文《劝善经》刻本被陆续列入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彝文《劝善经》自明代成书之后经过多番传抄、刊刻,留存至今的刻本与抄本数量颇多,由此可窥见当时此经刊印流传的非凡盛况。目前发现的劝善经可分为三种刻本和若干抄本: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杨怀珍研究员通过对多个版本的对比研究,认为国图所存彝文典籍彝文《劝善经》“实属于多种不同的版本。除了2册手抄本属于明确的两种版本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木刻本并非同一种版本,而是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的木刻版本。”’彝文《劝善经》自20世纪40年代从武定土署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和藏书机构工作人员都深入当地进行了征集工作。收集而来的诸多彝文《劝善经》本子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中心、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馆等藏书机构。武定民委所藏两种彝文《劝善经》刻本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版本独特,文献价值较高,目前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有鉴于此,笔者将尝试对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本子进行释读。由于彝文《劝善经》字数较多,篇幅颇长,且马学良先生已对其中的章句解说部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翻译注释。因此,本文选取刻本中马先生未翻译的彝译《太上感应篇》2部分作四行体的文本释读。其体例为:第一行是彝文原文,第二行彝语的读音,第三行是对彝文原文的逐字对译,第四行则是意译,意译参照汉文《太上感应篇》原文,若有意义差别较大者,则先进行句子疏通,再在脚注部分注明《太上感应篇》的原文章句,进行比较分析。脚注部分重点解读彝文疑难字词和章句中所反映的彝族文化。此部分分为四节,每节之后附有章节解读。并于论文之后附录彝文《劝善经》影印资料与汉文《太上感应篇》的原文,以供参考。彝文《劝善经》与其说是专门翻译解说《太上感应篇》的译书类文献,不如说是结合彝族具体情况而借题发挥的独特创作。在章句解说中,作者常常根据彝族的具体情况加入彝族风俗、谚语、故事以利于说教,这便使得整部书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反映出彝族特有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心理情态等等。因此,笔者将尝试对书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简要分析,并评析此书所具有的功能价值。
其他文献
《左传》作为先秦时代的一部珍贵典籍,不仅为我们再现了春秋社会旌旗摇曳背后的刀光剑影,同时不着痕迹的为我们刻画了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天子、诸侯、贵胄、权臣以及文武之士无疑是作者记述的要点,但那些活跃在时间长河中的女人,或见识高远,或口蜜腹剑,或借以谋权,也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作者从自己特定的文化立场出发,将历史厚重的帷幕缓缓拉开,让那一个个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女性在这个舞台上莺歌燕语。《战国策》作
学位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影视的后期制作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影视制作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影视作品质量。本文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作业制作的缺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策略加以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影视制作  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它能够克服以往传统制作
从现有研究文献资料看,对临汾话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该方言语音系统的描写性研究上,侧重于描绘方言系统的全貌,而本文是将传统的方言语音调查与社会语言学的抽样调查方法相
1688年,洪异的传奇巨制《长生殿》甫一面世,便引起极大的轰动,直至今日依然盛演不衰。有关《长生殿》的评论与研究,也随着剧作的“诞生”,从未间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