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棒旋星系作为盘星系的一类特殊形态,一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也是以棒旋星系为对象,介绍棒旋星系棒结构的形成以及演化,并着重探讨棒结构对星系本身的性质(包括恒星形成金属丰度等)的影响。棒结构的存在使整个星系的棒区动力学性质与普通的旋涡星系相比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动力学上的非轴对称性对整个星系的气体以及恒星的运动产生影响,我们会看到这种气体、尘埃以及恒星的动力学效果会对星系棒区以及核区的星系特性(包括星族年龄、金属丰度等)造成影响。本文会分两部分进行展开:前半部分归纳整理了近20年来盘状星系中恒星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数据处理技术(星族合成)的介绍,还有从观测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的有关棒旋星系的一些最新研究。关于自己的研究:我从IRAS的红外亮星系的星表抽出有对应核区SDSS光谱数据的星系,排除AGN星系及一些形态上不确定的星系,以这些具备不同形态的星系为样本,运用星族合成方法分析了每个星系核区的光谱,得到了每个星系核区的星族成分、恒星形成强度的信息;样本中的星系按不同形态分成了4组:无棒结构的旋涡星系、过渡型的弱棒星系、棒旋星系以及有明显相互作用证据的星系。经过对每组星系的恒星形成强度分布以及星族成分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棒结构对核区的恒星形成活动有增强效果,这与现行的棒星系核区的恒星形成活动研究的结果相符。
本文一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棒旋星系的简单概况包括棒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的简单描述;第二章介绍了研究星系中恒星形成的重要方法--星族合成。第三章介绍了目前人们对盘星系恒星形成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第四章是关于自己工作的讨论。第五章对未来可能进行的有关星系恒星形成活动的研究作了一些展望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