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公德建设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思想一直蕴含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进入21世纪后,我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己经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公德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并不乐观,因此,在现阶段探讨我国公德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从整体、全局出发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对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进行分析。全文共分四部分,主要是按照分析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德各自的概念及二者关系、阐述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探讨我国公德建设的对策这一逻辑结构安排的。第一部分是剖析和谐社会、社会公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德的内在联系以及和谐社会对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提出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方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环保意识;在人与人方面,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加强人文关怀;在人与社会方面,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高公民规则意识。第二部分是客观分析了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即成效与存在问题;第三部分是分析了社会公德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制度建设、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部分是探讨了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从制度保障、社会环境、监督奖惩、公民自身修养四个方面入手谈如何加强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作为人们道德的底线,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所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人民大众的共同愿望。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对马克思社会观的理论创新,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构建和
自20世纪以来,大学学术权力在世界范围呈现持续的研究热潮,这股研究热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波及到中国。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独特的地位,其研究价值丝毫不
极地之所以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她所具有的科研价值、资源价值等。但是目前,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
政治实践的发展,政治科学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对既往的发展历程进行检视,以便在既有基础上更好地走向未来。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艰巨的大转型时期,经济实践、社会实践、文化实践不断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