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费用、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率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231例行PFNA治疗、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182例)和椎管内麻醉组(49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基础疾病、ASA分级、骨折Jensen-Evans分型、住院费用、麻醉费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费用、住院天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及其差值、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231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基础疾病、ASA分级、骨折Jensen-Evans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内麻醉组住院费用为(46394.97±7523.76)元低于全身麻醉组(49450.25±3262.35)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麻醉费用为(6302.60±849.41)元低于全身麻醉组(8977.80±1093.20)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50)ml低于全身麻醉组200(100,200)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中输血费用为420(215,420)元与全身麻醉组420(420,420)元相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椎管内麻醉组术后输血率(12.2%)低于全身麻醉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及其差值、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的影响无差异,但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麻醉费用、术中输血费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输血率,在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建议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