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担保困难又是“瓶颈”中的“瓶颈”。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金融市场中资本的趋利性却致使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要融资,另一方面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为其融资提供相应的保证。这就产生了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而信用担保这一方式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佳方法之一。 我国担保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监管,担保行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发展的局面,例如担保机构鱼目混杂、许多不具备担保能力或别有目的的机构进入担保行业、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最终都将通过担保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也使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研究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创新。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是担保机构运作机制、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担保机构组建模式与组织形式、资金来源与担保总规模、担保对象与条件、担保种类与担保范围、担保风险防范与控制等内容。运作模式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核心,其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担保机构的运作效率乃至运作成败。 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从我国担保机构的现状分析入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特点和运作模式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别对国外、国内的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比较。根据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定义,重点讨论